关于杨绛在文学史地位的研究
杨绛的着作跨越70年的时空,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演进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更以其独特的况味和风格历久弥新杨绛去世了吗。近年来,伴随着“边缘作家”作品研究的深入开掘,杨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正逐渐被人们认识。
1945年夏衍读到杨绛的剧作,“觉得耳目一新”因此,他指出杨绛去世了吗:“谈当代的剧作家不提杨绛
是不公道的杨绛去世了吗。”
柯灵说杨绛去世了吗:“杨绛的笑是用泪水洗过的,所以笑得明净,笑得蕴藉,笑得有橄榄式的回甘”
李健吾将其与丁西林相提并论杨绛去世了吗:“第一道纪程碑属诸丁西林,人所共知,第二道我将欢欢喜喜地指出乃是杨绛女士。”
肯定了杨绛在中国世态喜剧中的地位。她的散文在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新时期全
国优秀散文(集)”评选活动中名列榜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杨绛研究领域大量专题论文层出不穷,两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相关专着《钱钟书杨绛研究资料集》和《杨绛评传》的相继问世就可以证明。
有人說,楊絳是中國最後的"女先生",農夫不認同這個觀點。
現在還健在的屠呦呦女士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的治療瘧疾,曾挽救了世界幾百萬人的生命。
只不過中國人有個"死者為大"的傳統說法,健在的人是連"傳"都不立的,如果屠呦呦女士在"百年"後,若論她的成就和貢獻,稱其為"先生"是實至名歸沒有任何懸念的。各位讀者朋友,你們同意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