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王勉:以下内容教冗长,如无耐心可直接拖动到最后面看统计。
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王勉,其中皇长子朱标是太子,幼子朱楠出生一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封王就夭折了。所以封王的亲王应有二十四位,算上朱元璋的侄孙靖江王,就是二十五位藩王。
但是这25位藩王并没有都到藩国就藩王勉。靖难之役时,第21~25子因为未成年,只有王号没有封地;第20子有王号有封地,但是没有到封地就藩。他们六人被留在南京城中监视。
另外还有一些藩王在靖难前就死了王勉,因为没有继承人,藩国被取消。所以靖难之役时也没有那些藩王什么事。
额外插一段王勉。朱元璋的这些儿子年龄跨度非常大。老大朱标比老幺朱楠要大四十岁。从庆王朱㮵以下,包括宁王朱权等十多名皇子,他们的年纪都比朱允炆要小。虽然名义上都是朱允炆的叔叔,其实按年纪都是朱允炆的弟弟。
以下分开来细数。
老大太子朱标朱允炆的老爹,死了。
老二秦王朱樉靖难前死了。由儿子朱尚炳继任。朱允炆和朱尚炳是堂兄弟,秦王一脉在靖难之役中暗地里支持朝廷削藩。因此在朱棣继位后,对朱尚炳很不满意。
据《明史》记载:
永乐九年,使者至西安,尚炳称疾不出迎,见使者又傲慢。帝逮治王府官吏,赐尚炳书曰:“齐王拜胙,遂以国霸;晋候惰玉,见讥无后。王勉之。”意思就是说,朱棣派到西安的使者,朱尚炳故意不接见,见了面也很傲慢。朱棣派人把秦王府的官员逮了,告诉朱尚炳:齐王敬上,便相安无事;晋侯傲慢,终无好结果。你小子给我注意一点!朱尚炳吓得要死,亲自到南京向他四叔朱棣谢罪,才把这事翻过去。
老三晋王朱棡和他二哥秦王一样,在靖难之前死了,由儿子朱济熺继任。二代晋王和二代秦王朱尚炳一样都支持建文帝,一直对朱棣篡位心怀不满,因此被朱棣忌恨。永乐十二年,朱棣下诏革去朱济熺的晋王爵位,并命他去守其父的陵园,算是公报私仇了。
老四燕王朱棣造反呢
老五周王朱橚他是朱棣的同母的亲弟弟。削藩时第一个被削爵的倒霉蛋。削爵后,被流放云南。朱棣一路南下时,朱允炆害怕朱棣来个千里突袭跑到云南救他。在靖难之役的最后一年又被抓回了南京。朱棣继位后,给他恢复了王爵。
所以周王应该是支持朱棣的,只不过是在内心里暗自给他四哥加油。
老六楚王朱桢
典型的酱油男,坐镇武昌,手握重兵,既不支持朱棣,也不支持建文帝。朱棣继位后,任命楚王朱桢为宗人府宗正一职,名义上成为朱家的大族长。靖难之役时选择了中立,稍稍偏向朱棣一点,后来待遇还不错。
老七齐王朱榑因以军功自傲,被朱允炆下旨削去王爵废为庶人。
靖难之役时被禁锢在南京四年,没有帮到任何的忙。因此他应该也是朱棣的拥护者,只不过是暗地里支持。
靖难之变后,朱棣恢复了他的王位,并让他归藩。但数年后,再度因为行为不轨而被废为庶人,从此被软禁在南京至死。
老八潭王朱梓因为党附胡惟庸,在洪武二十三年与王妃一同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去藩除封。靖难之役时已经没有潭王这个藩国了。
老九赵王朱杞靖难前死了,年仅一岁,有王号无封国。靖难之役时,没有赵王这个藩国。
老十鲁王朱檀鲁王朱檀因为笃信道士,在靖难前因为服食金丹,毒发伤目而薨。由他的儿子朱肇辉继任王位。靖难时,朱肇辉只有十岁,因其年幼,建文帝没有为难他。朱棣继位后,也很关心他的成长。
所以,鲁王在靖难时是中立态度。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嘛。
十一子蜀王朱椿
蜀王朱椿在历史上是一个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的人。朱允炆削藩时抓不到他的把柄,没有为难他。靖难之役时,朱椿替朝廷守卫西南大门,注重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维护了明朝的领土完整。
不过,朱椿在私下里给朱棣了一些帮助。因而后来得到了朱棣的尊重和礼遇。
十二子湘王朱柏建文帝削藩时自焚而亡,因其无子嗣,封藩被削除。靖难之役时已无湘国。
十三子代王朱桂靖难之役前被削爵为民,被囚禁四年。他也应该在心里替朱棣默默加油。
十四子肃王朱楧肃王朱楧只比朱允炆大一岁,而且历来没有主见,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
朱允炆继位后,朱楧嫌弃朱元璋给自己的封地太偏远了(甘肃平凉),于是主动向朱允炆乞求内徙,移藩兰州。这么窝囊的人,朱允炆也懒得削他。
在靖难中作壁上观,猫在兰州打酱油,谁都不支持。
十五子辽王朱植辽王朱植原本驻守辽东,朱棣造反后攻占了山海关,切断了辽东和关内的连接。朝廷担心朱植会支持朱棣,于是召朱植到南京。朱植没有支持朱棣,而是服从朝廷的命令,从海路去到南京,封地被改为荆州。
朱棣夺得帝位后,埋怨朱植在靖难之变时不支持自己,所以非常不喜欢他。永乐十年削其护卫,只留下军校厨役三百人供他差使。
十六子庆王朱栴庆王比朱允炆还小一岁,削藩时朱允炆没有动他。靖难时,在封地宁夏打酱油。基本上边远山区的藩王都在打酱油。
不过庆王很能活,历经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六朝,是六朝元老级的人物。
十七子宁王朱权这个不多说,和朱棣一起靖难去了。是靖难之役中唯一明确支持朱棣的藩王。
十八子岷王朱楩靖难前被朱允炆削爵为民,被发配到福建漳州囚禁四年。他也是替朱棣暗中打气俱乐部的成员之一。
十九子谷王朱橞谷王朱橞是典型的骑墙派。他的封地在现在河北张家口的宣化和怀来,离朱棣最近。朱棣造反后,朱橞明确表示反对朱棣。命人将宣化城门堵死,防备朱棣偷袭。而他自己则带三千人马以勤王救驾的名义跑到南京。
四年后眼见建文帝大势已去,谷王朱橞和纨绔子弟李景隆一起开门迎降。又成了拥立朱棣登基的功臣。
又过了十五年,这厮被自己的同母哥哥蜀王告发谋反,被朱棣削爵为民,终生监禁。
二十子韩王朱松韩王的封国在辽东,由于因为年纪小,一直没有就藩,靖难时留在南京。酱油男。
剩下的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靖难前有王号,但是没有封地,都留在了南京。他们都是酱油男。
靖江王朱赞仪靖难时,靖江王的辈分最小,朱赞仪是朱允炆的从侄,是朱棣的堂侄孙。靖难前,他在南京准备就藩。朱棣造反后,为了保险起见,朱允炆将他留在了南京。
所以,靖江王也没有参加靖难之役。他应该都不支持,或者谁赢支持谁。
总的来说,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在靖难之役时分为五类:
一、靖难前已经薨了,无子去封。这些人与靖难无关联。(2人)
老八潭王朱梓
老九赵王朱杞
二、建文帝先发制人,逼叔自焚或废为庶人。这些人暗中支持朱棣。(5人)
老五周王朱橚
老七齐王朱榑
十二湘王朱柏
十三代王朱桂
十八岷王朱楩。
三、选择坐观兄侄血拼,谁都不支持。(12人)
老六楚王朱桢
老十鲁王朱檀的儿子朱肇辉
十一蜀王朱椿
十四肃王朱楧
十六庆王朱栴
二十韩王朱松
二一沈王朱模
二二安王朱楹
二三唐王朱桱
二四郢王朱栋
二五伊王朱㰘
靖江王朱赞仪
四、被迫帮助朱棣,却在成功时,宛如废人。(1人)
十七宁王朱权
五、明确支持建文帝。(4人)
老二秦王朱樉的儿子朱尚炳
老三晋王朱棡的儿子朱济熺
十五辽王朱植
十九谷王朱橞
PS:只有谷王朱橞是最没用原则性的,两头讨好,投机分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