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内在原因安娜卡里娜去世:
1.自身思想不成熟。安娜年轻貌美安娜卡里娜去世,个性纯真热情,在追求爱情的道
路上义无返顾,以惊人的勇气和激情抛开名誉,不惜与整个上流社会对立安娜卡里娜去世。
2.她所谓的爱情安娜卡里娜去世,其实是一种精神寄托,是期待挣脱枷锁而生成的暴戾,这种非理性的爱情是不会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
外在原因安娜卡里娜去世:
1.婚姻的原因,成为了高官卡列宁的妻子,这位比自己大二十岁的高官不可能给予安娜所向往的爱情,这是日后安娜背叛家庭的根本原因。
2.社会的原因,在社交场所中,贵妇人们对于安娜的不贞都执有幸灾乐祸的态度,她们无所事事,安娜的出轨使为她们提供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们认为安娜蔑视上流社会,这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开始排挤孤立安娜,把她驱逐出上流社会的社交圈。
在阅读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之前,我一直认为《红楼梦》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曹雪芹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但在读完《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我的看法有所改变了,甚至开始觉得以前的自己有点坐井观天。
试想,如果从没读过一些像俄国、英国、法国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国家的文学名著,怎么能够直接做出“《红楼梦》就是世界上最伟大小说”的判断呢?如果这么做,岂不是同那只坐井观天的蛤蟆一样幼稚可笑了。下面,就全面分析对比一下《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这两部文学巨著,到底哪部作品更伟大!
一、作者自身格局对比。
列夫·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活了82年,49岁时出版《安娜·卡列尼娜》。而在写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前,他出身贵族,父母早亡,除了爱好文学和哲学之外,还当过省级公务员,参加过两次大型战役,并以中尉军衔退役。更牛的是他34岁时取了17岁的老婆,并且生了13个儿女!后来,他经营自己的庄园,同时笔耕不辍,生前即成为了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可以说,托尔斯泰的一生历经酸甜苦辣,人生百态,他在多个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建树,了解社会各个阶层,洞悉人性。这是托尔斯泰的人生格局之大。
曹雪芹生于1715年,活了48年,临死尚未出版《红楼梦》,只有《红楼梦》残稿留存于世。他出身富贵官宦之家,小时候和书中的贾宝玉一样享尽荣华富贵,闺阁儿女之乐。他在13岁时,因为家族获罪被抄,因此流落民间,靠着亲友接济度日,可谓潦倒一生。因此,他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撰写《红楼梦》,陷入了对童年美好生活和情感的无限感叹怀念之中。这是曹雪芹人生格局之不足。
两者对比,在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和格局方面,列夫·托尔斯泰远高于曹雪芹。
2文学作品的格局对比。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描写两位极致人物的人生,诠释出人性追求的两个极端,即“欲望”和“良知”。这部书看似在描写两段截然相反的爱情故事,实际在更深层次地探讨摇摆于“欲望”和“良知”之间的人性。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方面被迫压制住自身欲望,一方面在人生困惑中庸庸碌碌、糊里糊涂,虽然活着,却可能一辈子也没有达到孔子所谓“四十不惑”的境界。书中不仅深刻诠释了这种困惑,还给出了摆脱困惑的答案。这个答案,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心外无物,格物,致良知。”用书中列文的话说,就是:“服从真理,服从上帝的意志,要为上帝、为灵魂而生活。”
试想,人活在世上,为什么困惑?其实就是欲望太多,执念太深,如果能按照真理良知来生活,哪里会有这么多困惑呢?托尔斯泰在书中,能够给出和“阳明心学”类似的答案,说明他已经超出了普通作家的层次,而是达到了王阳明的那种哲人、圣人的层次,通过自己的著作可以让广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力量,启迪他们走出人生困惑。所以,这部书堪称黄钟大吕、圣人之言,这就是我所谓《安娜·卡列尼娜》的作品格局之大。
《红楼梦》开篇是“一把辛酸泪”,结尾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皆是人生的愁苦困惑,满腔感叹惆怅之情。从立意上来看,全书主要抒发的是王立平所谓的“满腔惆怅、无限感慨”之情,但是只有惆怅、感叹、困惑,却根本没有提出摆脱困惑之道,因此没法让广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力量,反而容易让心智不成熟的人伤志伤情,引起“惑人心神”的负面效果。因此,很多人评价《红楼梦》是小情小调、靡靡之音,不是没有道理。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本来没有贾宝玉那么富贵的经历,却因为被《红楼梦》的情绪所影响,变得像贾宝玉似的很容易伤风悲秋,感情软弱起来。这就是我所谓《红楼梦》格局不足之处。
两者对比,在作品的立意和总体格局方面,《安娜·卡列尼娜》远高于《红楼梦》。
3写作才情对比。
要论审美和才情,恐怕真没有哪个作家比得过曹雪芹了。曹雪芹的确是诗词歌赋中的大才子,文采风流而不落俗套,情感隽永而感人至深,故事动人而难以忘怀。此外,《红楼梦》伏线千里,故事情节铺陈和结构设计之精妙,都远胜于《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论才情、论故事触动人心的程度、论小说的伏笔铺陈和结构设计,《安娜·卡列尼娜》跟《红楼梦》相比,都只能算是小儿科。因此,就作品的故事和才情而言,《红楼梦》远胜《安娜·卡列尼娜》。
4心理描写对比。
可能由于列夫·托尔斯泰人生经历远比曹雪芹丰富,所以他洞悉人性和心理的能力更强。有人说“任何人站在列夫·托尔斯泰面前,其实都是跟没穿衣服一样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只要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你就知道托尔斯泰的心理捕捉能力、人性描写能力有多么恐怖和令人叹为观止了!而《红楼梦》和大多数小说一样,主要是以动作和语言来“白描”人物,而不会以大量的篇幅来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此,在心理描写方面,《安娜·卡列尼娜》远胜《红楼梦》。
为什么我要把“心理描写”这一块单独拎出来说呢?因为我认为“普通的作家写的是故事,伟大的作家写的是人性”,托尔斯泰主要写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和人心,这是他远比其他一般作家伟大的重要原因。读者在阅读他的著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和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相互印证,从而有助于读者更加理解人性和人心。
综合以上:若论“才情”二字,《红楼梦》当然要比《安娜卡列尼娜》更好;但是要论“伟大”、“格局”、“意义”这些方面,我认为《安娜卡列尼娜》远胜于《红楼梦》。最后,用一句话概括:《红楼梦》述情,使人困惑伤怀,满腔惆怅;《安娜卡列尼娜》述道,使人获得启迪和力量,助人摆脱人生困惑。看到这里,您觉得哪部作品更伟大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