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品人(presented by)这个词是中国制造吴镇宇资料,国外只列出出品公司,淡化资方个人影响力!因此英文也挺中式的。
出品人是电影投资方的法定代表人吴镇宇资料,一般是董事长,不一定是老板。
一部戏必须有金主出钱才能开拍吴镇宇资料,因此代表投资方的出品人往往在电影片头放映后第一个出现。
目前几个著名电影大厂的出品人分别是吴镇宇资料:
中影:喇培康(以前是韩三平)吴镇宇资料。上影:王健儿(以前是任仲伦)。光线:王长田。华谊:王中军(王忠军)。博纳:于冬。万达:曾茂军。英皇:杨受成。……
由于电影是一项高风险投资需要分散投资,因此一部戏可能会有好几家金主,甚至十几家。所以,出品人也是排得满满的!
2、制片人(producer)奥斯卡等电影奖项中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外国语片等作品奖,法定领奖人就是制片人!
因为制片人相当于一部影视剧的法定代表人,负责除艺术创作外的一切内外事务,包括筹资、组建团队、发行等。
目前电影界的主流机制还是导演中心制,导演不可避免地会与制片人有些冲突。不过知名大导演兼任制片人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资历浅的导演,一般话语权不如制片人。有时候某些知名演员看中了一部剧本,由于成本等原因,不愿意使用大导演,于是自己兼任制片人,利用自己的人脉为新导演保驾护航。像汤姆汉克斯与克鲁斯都有过这种经历。
3、监制(Executive Producer)按照英文字面意思,监制就是执行制片人或行政制片人!不过参照执行导演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导演手下干活的,因此翻译成行政制片人更贴切,就像首席执行官也可以叫做行政总裁。
监制源自香港影视业,本质上还是制片人。后来由于陆港影业融合,大陆电影也出现了这个称谓,并且不影响制片人称谓的存在。
除了监制与制片人,一些大制作的国产片还有执行监制、联合制片人等等乱七八糟的头衔。没办法,一部大制作涉及十几家金主,每个有点话语权的人都想露露脸‘青史留名’,干脆设立了很多挂名的职务。
不过对于香港电视剧实行的是监制中心制!一部剧一般只有一名监制,若干个导演。每个导演负责几集或几个场景,同时开拍,缩短进度。
例如83版《射雕英雄传》监制是王天林,王晶的父亲;导演是日后成名的杜琪峰。因此,这部剧被视为王天林的作品。
香港电影也有监制中心制,最典型的就是麦当雄兄弟!麦氏兄弟负责拉投资,作为出品人、编剧与监制,有时亲自执导(《旗兵》),有时聘请其他导演《跛豪》!
4、特别出演特别出演就是请大牌明星客串几个镜头,与友情出演类似,区别在于收不收费!友情出演一般不收费或者象征性地收点。
前些日子,三大影帝吴镇宇、古天乐、张家辉在宣传新片《使徒行者2》。
在宣传会上,遇到一记者用广东话提问吴镇宇,没想到的是,吴镇宇用普通话来回答记者,而这是在一旁的古天乐提醒他讲广东话,这时吴镇宇一时紧张,语无伦次。先用普通话回答:“是呀,哦不是”接着又用广东话说:“系呀(是呀),哦,你(古天乐)不是病了吗?,怎么还这么清醒?”说完自己都不好意思的笑了,这是第一次语言切换失败。
接着,另一位记者也用广东话提问:“是在西班牙拍戏辛苦,还是在缅甸拍戏辛苦?”
吴镇宇迟疑了片刻,欲言又止,然后对身边的古天乐用普通话说到:“还是你说吧。”
此时古天乐乐呵呵的用广东话回答道:“都说了讲广东话咯”。
这时在场所有人都嘿嘿的笑了起来,而吴镇宇更难为情,用手捂着嘴躲到古天乐身后去了,过了一会回来后用手抹了抹脸道歉到:“刚才不好意思。”这是第二次语言切换失败。
等到一位女记者提问:“想问一下钱导演
对动作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这下吴镇宇立马用普通话抢答回答到:“对,因为他从……”
话刚讲了一句就被古天乐打断,古天乐:“都说了讲广东话。”
众人又是呵呵大笑。
吴镇宇本人更是不好意思,手捂着脸笑着用英文说到:“O,NO,sorry……”
就这样,第三次切换广东话失败。
影帝毕竟是影帝,值得高兴的是,后来吴镇宇心情平静下来,以后记者的提问,吴镇宇顺利切换到用广东话来回答。
这次广东话的切换失败,有一人最为高兴,那就是影帝张家辉。自从上次张家辉用普通话介绍自己我叫“渣渣辉”后,被娱乐圈笑了很久,没想到这次轮到吴镇宇,恭喜吴镇宇,成功上了热搜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