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李瑞元!我敢肯定的回答李世民是个好皇帝!我看到头条问答的题目先是大吃一惊?后来我想,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没有李世民就没有大唐盛世。
不但如此李瑞元,唐朝堪称中国封建时期一个最伟大的朝代。一直到近代,飘洋过海的中国人,还都自称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是唐人街了。唐朝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李世民怎么可能是坏人?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认为李世民是个好皇帝,这个从过去到现在,并没有异议的。李世民的年号是“贞观”,所以那个时期的盛世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作为一位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开明君主,李世民不但雄才大略,而且爱民如子,正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下,才有的那一段辉煌的历史。比方说吧,李世民从谏如流,所以有魏征这样的忠臣李瑞元;手下武将能征惯战,所以才能开疆拓土;吏治清廉,所以才有太平盛世。中国历史五千年,能达到李世民这水平的,还真不是凤毛麟角,就找不出第二个来。那我为什么还说他是坏人?因为从中国传统道德来说,他办的坏事并不少。
李世民是怎么上来的?玄武门之变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李瑞元,弒杀太子呀!要按过去的说法,那就是大逆不道呀!是,这里面有点特殊原因,李世民确实有难言之隐,但他违反了传统道德,这却是不争的事实。知道兄长要陷害自己,也不能动吗?你还别那么说,要按传统道德,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还就是那么回事。这方面李逵兄弟就比他做得好,你看人家明明知道是宋江下的毒,该喝还是要喝。“哥哥要我死!”李逵兄弟够意思吧?虽然死得有些窝囊,道义上站住脚了。人家是结义兄弟,李世民杀的可是亲哥哥,是不是呀!当然了,如果李世民逆来顺受,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大唐盛世,不过那就是两码事了。李世民可不光是弒兄,顺便把嫂嫂也接收了,你说这像话吗?不但如此,在杀了兄长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把老皇帝撵下台,那可是他的亲父亲呀!是,李世民的父皇李渊美其名曰“禅让”,其实这里面的事谁不清楚呀!李世民确实有一套,如果不是他成功登基,唐朝的历史就会改写,当然历史是不可能更改的了。我以为李世民上台之后,之所以那么勤勉,可能也跟这段历史有关,他心里边肯定是充满了愧疚的。既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就不敢像正常的皇帝老儿那样娇横跋扈,对待下属也好,特别是对待百姓,就不会那么严苛了呗。有本事全用在正经事上了,本来人家就有本事,大唐盛世也就顺理成章了呗。
邓小平说过李瑞元,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但如果李世民生活在今天,以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可能有任何机会的。只不过在当时,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人们都习以为常了。更何况李世民让大伙在震惊之余,很快就享受到了大唐盛世,谁还去追究那个呀!我想说的是,李世民是个特例,不会再有第二个李世民,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李选民,国家级书法家,一级美术师,独创光电音乐书法。1953年出生于山西。曾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曾受启功、欧阳中石、沈鹏等书法大师亲点。现为临汾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职称评审中心专家评委、中国书画润格评估中心专家评委、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墨艺书画研究院院长。
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活动,获得金奖银奖。作品远赴美国、日本、欧洲等26个国家和地区;曾举办个人书法音乐会,国内独具创新;黄河壶口百米长卷更是名扬中外;2004年录制书法教学视频,发行量超过100万套。
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维也纳联合国原子能机构,为增进国际友谊做出重要贡献。在首都接待瑞士雀巢总部访华外宾,外宾对其作品赞不绝口。应邀参加美国英特尔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签约仪式,作品获双方永久收藏。特邀与著名演员陆树铭一同作为某公司形象大使。
书法艺术作品和事迹被: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中国台湾网、人民日报、光明网、新华网、临汾电视台、新浪、搜狐、网易、博宝艺术网、雅昌艺术网等多家媒体及中外各界政要、爱好者广泛收藏与报道。
李瑞芳主演的眉户剧《梁秋燕》1954年起在西安首演后,曾连演108场,场场爆满,其他省市180多个专业剧团也纷纷排练,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一家就演出了一千多场,成为戏曲史上的空前奇迹。“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看了《梁秋燕》,打倒老封建;看了《梁秋燕》,媒人靠边站;看了《梁秋燕》,恋爱有经验”,这几句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梁秋燕》一剧的演出效果。《梁秋燕》进京演出时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从《梁秋燕》开始,李瑞芳的艺术生涯逐步走向辉煌。她1956年在碗碗腔从皮影戏搬上舞台的第一出戏《借水赠钗》中担任主演,后又演出《红灯记》、《杏花村》、《爱与恨》、《真的,真的》等,李瑞芳在艺术事业上攀上了一个高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和经典唱段。李瑞芳嗓音浑厚圆润,扮相俊秀端庄,唱腔甜润清脆,优美动听,行腔委婉柔和,清丽细腻,吐字清晰,归韵准确。她真切充沛的感情和丰富多彩的表演技巧,使观众叹服。在她成长的黄金岁月里,得到了艺术大师梅兰芳、曹禺、田汉、马少波、郭沫若、尚小云、欧阳予倩、吴祖光等艺术家、作家的谆谆教诲,使她受益匪浅,为她在舞台上创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及事业上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新编古典历史剧《杨贵妃》中扮演杨玉环,她创造性地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剧熔于一炉,以新颖的表现手法,使该剧体现出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美感。1987年参加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出,首次将华剧推向国际舞台,港报赞誉“杨贵妃优美提神,李瑞芳一枝独秀”。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大胆创新,“洋为中用”首次将北欧话剧《真的,真的》搬上地方戏舞台引起轰动,后远赴芬兰演出,并在1992年8月文化部艺术局主办的“金三角”交流会演中获主演一等奖。
李瑞芳不仅戏演得好,生活中更是多才多艺,像绘画、书法、摄影等都不在话下。退休后的李瑞芳忙于辅导学生,经常参加义演,为戏曲的宣传与普及发挥了余热,不愧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李瑞芳,女,1935年生于甘肃天水。一级演员。中国剧协理事。历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剧(碗碗腔)团团长。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工闺门旦、青衣、老旦,曾成功塑造了众多不同年龄,性格迥异的古、现代人物形象,尤以演现代妇女著称,一出《梁秋燕》闻名遐迩。演出剧目有《十二把镰刀》、《蟠桃园》、《金琬钗》、《曲江歌女》等戏。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探索,为地方戏曲作出了贡献。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大奖。晚年致力于慈善工作。
李瑞芳虽年届七旬,但精神爽朗、谈笑风生、身轻体健。
2007年游九寨沟时,她遇到了一些陕西乡党,大家呼朋引伴,奔走相告,“快来看,这就是梁秋燕!”对于观众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李瑞芳表示“我知足了,真的,下辈子还唱《梁秋燕》,还当大家心中的梁秋燕”。李瑞芳虽然自称书画纯属业余爱好,但她画的兰草其实颇有几分仙姿逸态,令人观之忘俗。
据悉李瑞芳的个性邮票首发式已在家乡天水市举行过了,她这个异乡漂泊的游子,回到了家乡父老中间,“真是挺感慨的”,虽然到西安已经半个世纪了,但那种对故乡的牵挂却依旧。“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这样熟悉的旋律响起来时,梁秋燕已经与李瑞芳的形象合而为一,饱含秦声秦韵,在苍茫而辽阔的三秦大地上一路走来……
2018年5月16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