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你家的猪拱了他家的大白菜”诸如此类的私人恩怨姜昆郭德纲,郭德纲和姜昆之间不存在,因为根本挨不上。一个生长于天津卫的警察家庭,一个皇城根下教师家庭长大的孩子,俩人又是相差二十三岁,几乎不可能有任何交集,谈何恩怨。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既无家恨姜昆郭德纲,行业利益之争呢?这是有的。但德云社的壮大所触及的直接既得利益者其实并非姜昆,而是北京曲协几位一边领财政工资一边开相声小剧场的“艺术家”。姜昆也无非就是好大喜功,被下属喊了几声“大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被当枪使而已。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如果郭德纲行走的是嘻哈包袱铺高晓攀的路数——既开小剧场相声、也认同姜昆为行业老大、满足其“好大”心理姜昆郭德纲,其实这场纷争本可以避免,相声界依旧一片其乐融融——哪怕是虚假的。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但摩羯座的郭德纲天性疾恶如仇姜昆郭德纲、睚眦必报,又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外加彼时已有大批粉丝追随,祸起萧蔷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经历过两度失败北漂姜昆郭德纲、第三次好不容易才有了立足之地的郭德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争强好胜和胜券在握,也深知那个自己曾经挤破头皮想进去的体制内并非那么好对付。

所以2006年曲协发起相声界“反三俗”运动时,郭德纲和于谦、李菁等人也代表德云社去参加了倡议会,并且签了《倡议书》支持小剧场反三俗。而会议的地址就设在周末相声俱乐部。

但这场所谓“反三俗倡议会”开到最后,已经逐渐变味了,成为了郭德纲道德的批斗会,有些人的发言冒出了一系列诛心之词,颇有十年浩劫的遗风。

睿智如斯的郭德纲自然很快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尤其是一位姓宋的相声艺术家,在会场上碰见郭德纲时说了一句话“知道吗?你要完蛋了”,彻底惹毛了郭德纲。

这才有了会后郭德纲应景撰写了经典之作《我要反三俗》,而这位“宋姓艺术家”赫然在这段作品中有了相当重的“戏份”——宋大德。其实,这位才是“反三俗”的真正推动者和执行人。

归根结底,曲协在这次反三俗运动中也无非就是一颗炮弹,而且终成了炮灰。而被架在火上烤的时任曲协副主席姜昆,也从此和郭德纲老死不相往来,直至今天。

至于有人说因为马季和侯耀文的不和,导致郭德纲和姜昆的矛盾,这种说法就有点牵强了。甚至说因为姜昆搭档戴志诚和侯耀文那段“穿房过屋”的往事,引起了郭姜不和,这就更扯了。

是,但不全是。

站在姜昆的领导位置上,他最害怕什么?

在官场职场中人人都习惯捧高踩低,领导最忌讳的是什么?

最忌讳的就是暴露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行,尤其像他这样通过上级任命的领导,他的业务不行只能间接证明了上级领导识人不明。

郭德纲就好比《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子,他拆穿了一个很简单的谎言。而姜昆就好像那个光屁股的皇帝,他不会去恨那些吹捧他的人,甚至不会去恨那些骗他的骗子,他只会恨一个人,就是那个说实话的小孩。

《皇帝的新装》是个童话寓言故事,但我们不妨猜测一下故事的结尾后果是什么?

最皆大欢喜的结尾就是,说实话的小孩被“不许再说话”,皇帝继续完成自己的新装游行,吹捧的人和骗子都获得皇帝的赏赐,所有人都成为赢家,除了那个说实话的小孩。

很讽刺吧。

郭德纲开了一家饭店,姜昆和戴志诚前去捧场。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郭德纲:姜老,今儿个怎么有空到小店里来啦?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戴志诚:姜老是刚演完出,顺道进来吃顿饭。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于谦:看来是今儿个没请,主办方谁啊?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姜昆:……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戴志诚:也不是,主要是我们想到你这儿学习下经验。

姜昆郭德纲:郭德纲与姜昆有什么恩怨吗?

郭德纲:请问您演出的是哪档节目啊?

于谦:这还用问嘛,《同一首相声》呗。

郭德纲:来,来,来,赶紧先坐下。

戴志诚:都有什么好菜啊,先说来听听。

郭德纲: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哦

戴志诚:那还等什么呀,赶紧上呗!

姜昆:老戴,老戴,都吃腻了。

戴志诚:哦,有什么新菜吗?

于谦:排骨米饭,米饭管饱。

姜昆:……

戴志诚:有什么雅菜吗?

郭德纲:有道《我要反三俗》,招牌菜。

戴志诚:还愣着干什么啊,赶紧儿的呀。

郭德纲:《我要反三俗》一份~店里正播着评书,您先听会儿。

戴志诚:呦~说的是三国。庞统号凤雏,死在落凤坡,犯地名。这可是在宣扬迷信哪!

姜昆:嘘~,都已经去世了,公认的老艺术家啦,咱们犯不着。

郭德纲:《我要反三俗》来啦~

戴志诚:呸,呸,好辣!

于谦:别人吃着可没这么辣啊!

郭德纲:大师傅~,大师傅呀~

大师傅:咋回事儿啊,这是?

郭德纲:是不是辣椒放多啦?

大师傅:没有啊,别人都觉得挺好啊。

姜昆:你听他们的能行吗?他们都是欠教育。所以你做的菜,一定要让他们吃的有教育意义。

于谦:没听说过!

大师傅:可是这道菜的佐料,和戴志诚家用的都是一样的呀。按说他不应该觉得辛辣呀!

于谦:心中有鬼,吃嘛嘛不香。

郭德纲:大师傅,下去重做一份。

大师傅:做顿饭还得做出教育意义来,爱谁做谁做!

于谦:不知道是谁欠教育!

姜昆:刚才你们喊厨师叫什么?

郭德纲:大师傅啊!

姜昆: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江湖陈规陋习已经被时代、社会和人民所摒弃,你怎么还能管他叫大师傅呢?

于谦:这都不挨着。

郭德纲:我还年轻,难得您来这么一趟,您就指点指点我吧!

姜昆:那我就给你们点儿教育和启迪吧!

于谦:我们笑的时候需要含着眼泪吗?

郭德纲:徒弟们哪,把眼药水拿过来啊~

戴志诚:你看你,刚说完你那点儿陈规陋习,怎么又来了。拿个眼药水还要徒弟们效力吗?

于谦:老郭,二师兄说得对啊!

姜昆:你做饭馆生意,这碗得讲究吧。你看你这碗,都有裂纹了。

郭德纲:没有啊,我怎么没有看见?

戴志诚:这只碗有。

姜昆:你看,是有裂纹吧?

于谦:碗本没有裂纹,敲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裂纹。

姜昆:你摆地摊的时候,那碗还有缺口呢!

郭德纲:你咋不说我要饭那会儿,碗还是破碗呢!

姜昆:这不用说,一件不落都给你留着呢。

郭德纲:可是我现在的碗都是好碗哪!

姜昆:我随时都可以把你以前的碗给翻出来。

于谦:好嘛。要饭都要出毛病来了。

姜昆:要饭就非得擎着个破碗啊。我那会儿也吃的不是太饱,不也是举着个铁饭碗多吃吗?

于谦:境界居然达到了“何不食肉糜”的高度。

郭德纲:我哪有那玩意儿啊。

戴志诚:对了,你那时候卖臭豆腐比较多。

郭德纲:你不就好那口吗?

姜昆:他可以吃臭豆腐,但你不能喊卖臭豆腐啊!

于谦:他们那是生活习惯,你说出来就是脏臭荤口。

郭德纲:你说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姜昆:你开饭馆的思路有问题,就不能按照顾客的口味来。

于谦:那还不得黄了啊!

郭德纲:那您说应该怎么改?

姜昆:我开了一个太后大酒楼,你就按照那个样子改。

郭德纲:都有什么菜啊?

姜昆:宫廷玉液酒、群英荟萃……

戴志诚:一看就那么高雅。

姜昆:你到底去不去?

郭德纲:我去!

于谦:去你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