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也最惋惜的郭奉孝王伯阳。
也许有人会说他还不如诸葛亮,但是大部分人会被《三国演义》所影响,剧中我们看着诸葛亮一次次巧退敌人长大王伯阳。于是,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把诸葛亮当作救世的神仙,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偶像,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目标。
然而,《三国演义》终究只是小说,并不是真正的历史王伯阳。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大唱空城……这一个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却都是罗贯中凭空杜馔的!从前对于三国的认知,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认为三国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乱世而已,诸葛亮这样的天才也只有一个,甚至没有,但历史的真相却总是在那里,等你去发现: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王伯阳。
郭嘉一开始投奔的是袁绍,然而仅仅几天时间,他便留下“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王伯阳。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一言,转而投靠曹操了——识人很准
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时,郭嘉却力主再战,而且断定此战必胜王伯阳。结果吕布被擒;——识局很准
曹操和袁绍相持在官渡之时,传言孙策准备偷袭曹操在许都的根据地,消息传开,曹军不少人已开始准备投敌,但郭嘉却断言孙策会死在刺客之手王伯阳。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推断很准
曹操征战袁谭、袁尚王伯阳。此时,所有的人都主张战,而郭嘉却主张退兵。结果袁谭、袁尚两兄弟为夺位、夺权而争得头破血流,最终曹操坐收渔翁之利;
征乌丸,当时很多人都不主张打,然而郭嘉却认为,第一,乌丸是远,但正因为远,他们必定“恃其远”而“不设备”,如此我们一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王伯阳。第二,若乌丸和袁家联盟,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危险。第三,刘表定会有刘备有才而防范他,所以,不用担心他们两个。事实证明,郭嘉的确是对的,曹军胜。
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通达事理,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又说他性格开朗,豪放,甚至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但身体却不好王伯阳。
在以上平乏的记述中王伯阳,我仿佛看见一个青年男子,
或许是天妒英才王伯阳,郭嘉最终死在了北征的途中,历史对这个天才似乎并没有额外垂怜
这一年,曹操失一郭嘉而刘备得一孔明,历史在此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王伯阳。
想郭嘉在时,曹操意气风发,所向披靡王伯阳。而郭嘉一走,赤壁之火,不仅烧成了曹操永久的噩梦,更烧成了天下三分的无奈局面,战绩方面也大不如从前。说出“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感叹。
引用易中天先生的观点,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年纪轻轻,思想和谋略却都已相当成熟;他们都“审于量主”;他们都“谋功为高”;他们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伯阳。他们一个是天生奇才,一个是旷世良才。
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小说中的那么神,却也是一大谋士,一个天才王伯阳。作为历史的看客,因为郭嘉的早死,我们没看到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天才之间的智斗,实在遗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