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女》应该算是我心中今年的一部国产佳片了千指大人。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很难想象一部不以谈恋爱为主线剧情的校园青春电影,《闪光少女》却做到了这一点千指大人。如果我们在之前抱着对这种类型片的成见,以及对那充满着烂片既视感的海报去看这部电影,那此片绝对会让我们眼前一亮,收获意外的精彩。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就像片中所说的那样千指大人,民乐绝不是音乐大赛结束时的彩蛋,《闪光少女》也绝不是暑期档成千上万大片背后的彩蛋而已。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片方一直以“反类型”青春校园喜剧作为宣传重点千指大人,可我觉得全片的闪光点更在于其对多种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融合。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除了刚说到的二次元与三次元,在片中还有一对贯穿剧情始终的对立元素——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洋乐。两者虽不至于会闹到撕逼打群架的地步,但至少也暴露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千指大人:我国当下一些传统乐器确实面临着断代的危险,而民乐也的确比不过集体投洋的西洋乐大潮。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此外在片中还穿插了不少动画镜头,让电影更显露出俏皮可爱、轻松搞笑的风格。

说是噱头也好,迎合观众也罢,《闪光少女》中对这些流行元素的巧妙利用,的确能给那些并不了解这些文化的观众做到一次浅显的普及。

而影片想传达的无非就是一种认同感,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二次元,对动漫、游戏有着不小的偏见,当下音乐界对传统民乐的普遍轻视,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需要的便是认同感,存在即合理,不该对任何一种文化怀有敌意,而应该从每种文化中找出一些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东西。

不管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同样能够出类拔萃,活出精彩的人生;不管是民乐还是西洋乐,只要用心演奏,都能成为成功的音乐。

有人也许会觉得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太过刻意狗血,神经大条到情商几乎为零的陈惊女士,能从矮矬穷秒变小鲜肉的男主,“不嘲讽会死星人”黑长直西洋乐女生......种种这些,你可以说俗套,可以说low到爆,也可以说是侮辱智商。

而影片高质量的笑点与对白最大程度消解了其中尴尬,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融入到影片的氛围中,明白了电影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所以整部电影给人的观影体验是极佳的。

最后想说一句,传递正能量的少女成长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妥,看多了勾心斗角的算计,生离死别的虐恋,我们的确需要这样一碗热血励志的鸡汤。

而《闪光少女》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有一种喜剧的方式,既不牵强,也不违和。

这无关年龄与阅历,更称不上幼稚。

如果带着一份尚未埋没的童心和包容去看这部电影,你着实能被打动不少。

有,而且不少。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千指大人:《闪光少女》真的是一部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吗?

能被归为烂片范畴的电影无非有二:一是制作本身低劣,剧本垃圾,这也是大多被归为烂片的电影所具备的潜质;再有,就是影片本身制作精良,但超前的故事理念却超出了观众的理解范围。

我看不懂,为啥要说你拍的好。

以下,就是这些曾经被归为烂片,又被翻牌的经典之作。

[闪灵]

信不信由你,[闪灵]曾让库布里克获得了金酸梅最差导演提名。不仅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看不上它,原著粉也对这部改编之作嗤之以鼻。因为,这片太库布里克了。它仅借助了影片的大框架,拍法却仍是自己的风格。显然观众对这种不讨好的拍法当然不买账。而金酸梅的风格,恰好是为影迷说话,于是直到库老去世,影片才真正的被正名。

[银翼杀手]

它耗资巨大,有在当时首屈一指的视效,还拿了奥斯卡提名。它有大牌,主演哈里森·福特当时最火的男星之一,放在今天,实力不输汤姆·克鲁斯。可就是这样科幻大片,却在上映之后被马上唱衰。当观众们原本期待看到一部有枪战、有特效的科幻大片,却看到一部云山雾罩探讨人类命题的大焖片时,第一反应也许会是,我被骗了。于是直到2004年,影片上映20余年后,这部科幻经典,才被正名。

[电子世界争霸战]

1982年,那年,互联网刚刚迎来了13岁的生日,惠普研发出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有一部电影讲的,却涉及到了虚拟世界、程序、互联网等技术。该片采用了大量十分超前的技术,甚至首次采用了CG,但观众却看得一头雾水。试想一下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怪人,说着一堆技术含量极高的台词,想想都觉得头大。虽然影片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提名,但仍然不受观众待见。直到25年后,[创战纪]的上映,人们才意识到这部影片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