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蜂目豺声”源自相学,有记载的先后有二人,一是春秋时杀父夺位的楚国商臣,另一个就是王敦孙琰。大臣潘滔看到王敦的相貌时称奇不已,对他说,你蜂目已露,但豺声未发,面相体现后会杀人,但也会被人所杀。王敦出身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家族高官名人辈出,他的初上位,应该是通过皇家与世家豪族妥协的产物九品中正制走上朝堂的,以王氏家族在当地和朝廷的势力,如王祥,二十四孝之一,又如王雄,曹睿时采用刺客杀死轲比能而造成鲜卑大乱,从而瓦解异族与吴蜀勾结夹击的危险。
王敦有才能,富胆略,从曹魏与世家妥协采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时,皇权就与世家分享权力,到司马家以晋代魏,更是把这种共掌天下的方式向前推进一步,皇帝有皇帝的路子,世家有世家的角力孙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王敦是幸运的,虽然琅琊王氏有多个派系,却不约而同的看上他,王敦被族兄王戎赏识,选官当上太子舍人,又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封驸马都尉,善于观察人和忠诚侍主,时皇后贾南风废黜太子司马遹,他不顾禁令痛哭悲送,受到时论的称赞,在崇尚风气的晋朝登时声名雀起。
八王之乱为祸天下,司马家自嗨闹翻天,其中就有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的侄孙,在大乱中率先出手又能耗耐打,在争权起落的期间,为狡兔三窟计,与王氏另一位高官王衍互为表里,团结人心,于是就有了四友的王敦谢鲲庾凯阮修,这些人在司马越的拢笼下结成一党孙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这伙人共同对东海大本营进行一番苦心经营,慢慢辐射到徐州。这为后来司马睿渡江组织班子打好基础。
东晋的开国皇帝是琅琊王即先为平东将军的司马睿,本也轮不到他上位,不过从八王之乱到永嘉之乱,皇家近亲几乎绝灭的情况,司马睿南渡符合部份士族世家之心孙琰。司马越在巩固大本营的同时,以自己征辟的王敦族弟王导为司马睿幕僚指导大事,司马睿在八王之乱中投向司马越一派,接受了王导的建议逃出洛阳回到镇守地。形成洛阳司马越王衍控盘,地方司马睿王导打理的局面。而王导也在此过程,发现了司马睿的种种优点,逐渐产生拥立的打算。(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王衍为加固王氏家族势力的策略下,封王澄为荆州刺史,王敦为青州刺史,还是地近族望,打算为后举力援孙琰。谁知永嘉之乱,匈奴攻入洛阳,王衍被抓后杀死,王敦在地方掌权。待到王导拥立司马睿南渡建业,于是族兄弟合力,共建东晋,成为拥立功臣,被晋元帝封为大将军,江州刺史,后来权势遮天,功高遭忌,惹出了不少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