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朝侍奉的太庙牌位已满,嘉靖帝为了满足私欲,确实是差一点就把朱棣的牌位给请出太庙,不过不是因为嫌弃,而是因为其他原因周璿。
如果朱元璋在地下看到自己大明朝的历代皇帝,恐怕第一个抽的就是朱棣,原因无他,在他去世没多久朱棣就南下造反了周璿。
不过有一说一,朱棣的功绩还是非常厉害的,先是多次攻打蒙古让蒙古各部落对明朝心服口服,再接着就是开启大航海时代,让明朝的经济彻底登上一个高峰周璿。
所以不管是在明朝周璿,就是在历史上,朱棣的功绩都觉得是靠前的,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的牌坊差点被后世的嘉靖帝给请出太庙,这是遭到嫌弃了吗?
其实这件事还要从嘉靖帝前面的明武宗朱厚照说起,朱厚照可以说是明朝最会玩也是最爱玩的皇帝了,为了玩甚至连朝都不上了周璿。
朝中的大臣刚开始还有意见,但后来是只字不提,因为知道提了也没用,索性不浪费口舌,至于朱厚照三十多岁还没有子嗣,大臣们也都是懒得操心周璿。有一次宁王谋杀朝廷命官骑兵造反,朱厚照看这是一个外出游玩的好机会,立马决定御驾亲征。
只是没想到势头十足的宁王很快就被王阳明给抓住了等待朱厚照的审判,朱厚照一看宁王被抓住就只能班师回朝,玩心大发的他就决定放了宁王,这样就可以继续南下游玩了周璿。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一玩就玩出事了,有一天在水上捕鱼,朱厚照不幸落入水中,不会游泳的他自然是多喝了几口水,但最后还是被救上来了周璿。
虽说性命暂时保住了但却落下了病根,由于肺部太多积水从而导致引发肺炎,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朱厚照就这样丢了性命周璿。
朱厚照撒手人寰还好,真正为难住的是这些大臣,朱厚照玩了这么多年连个子嗣都没有,皇位该让谁继承都是一个问题周璿。
最终大臣们将目光锁定到了朱厚照堂弟,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修仙皇帝嘉靖皇帝周璿。
嘉靖帝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他觉得自己既然当上了皇帝,那自己的父亲就要做太上皇,自己的母亲就要做太后,不过这在当时是不可以的周璿。
可怜当时的大臣,刚送走了一个朱厚照,现在又来了一个更难对付的朱厚熜,于是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仪礼之争就开始了周璿。
在将兴献王定为皇帝这件事上,大臣们是极力反对的,因为朱厚熜本人就是继承朱厚照的皇位,朱厚照上面还有一个明孝宗朱佑樘,这哪里还有兴献王的位置周璿。
但嘉靖帝就是一直不妥协,认为自己的父亲兴献王理应追封为皇帝,这样也就没有人质疑他得国不正了周璿。
在嘉靖和大臣僵持不下的时候,嘉靖就拿出了杀手锏令锦衣卫杖打那些反对的大臣,其他大臣看到这一幕后也都不敢说话了只好认同周璿。
就这样嘉靖帝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尊为明睿宗,将自己的母亲蒋氏定为太后,此事就这样告一段落周璿。
要么怎么说人的贪心都是无限的周璿,给你一块糖那就会想要第二颗,嘉靖帝就是这一类型,既然能把父亲追封为皇帝,那能不能将父亲的牌位给立到太庙里面呢?
当时太庙里面有七个位置到了朱厚照这里已经满了,意思就是如果嘉靖要想把自己父亲的牌位放到里面,那必须从原有的牌位中请出来一个周璿。
当时里面的七个牌位分别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朱佑樘这七人周璿。
开国皇帝朱元璋自然是不能动,后面的皇帝跟嘉靖的血缘也都比较近,唯一一个远一点的就是明太宗朱棣了周璿。
当嘉靖说出准备将朱棣的牌位给请出太庙的时候周璿,朝中的大臣就差直接撞柱明鉴了,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已经是不可能之可能了,现在又要将朱棣的牌位给请出去,这如何能同意?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嘉靖的决心和手段,一不小心可能命就没了,于是大臣们就想到一个万全之策,就是将明太宗朱棣的庙号改成明成祖周璿。
因为自古都有一个规定,凡是庙号里面带有祖的,那就一定不能请出太庙,这个办法也成功保住了朱棣的牌位周璿。
最终嘉靖帝看无法从朱棣下手,那就从明仁宗朱高炽下手,就这样朱高炽的牌位就被请了出来,接着太庙里面就放了明睿宗也就是兴献王的牌位周璿。
这让大臣们的反对声音少了很多,毕竟相比较朱棣来说,朱高炽虽说也有能力,但论影响来说还是差了一些周璿。
这就是嘉靖帝差点将朱棣的牌位给请出太庙的来龙去脉,不得不说嘉靖帝不像是在做皇帝,而是在做自己,什么事情都愿遵从本心并进行实践周璿。
不过虽说这段仪礼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但不可否认的是嘉靖帝在其他方面还是做得挺好的,只是不知道如果朱棣泉下有知会怎么看待这个差点将他牌位给请出太庙的后代周璿。
感谢阅读周璿,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周璿,侵权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