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反而认为葛晴演出了一个偏执狂的本色。葛晴这个角色属于非常幼稚因法之名结局、偏执的一个人。能够把这个角色演的让人感觉非常的愤怒,说明这个演员做到了最起码的人物塑造。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所以,这个角色不是这部电视剧的最大的败笔因法之名结局。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但是因法之名结局,这个角色也有很大的漏洞。

那就是这个角色的“面瘫脸”,几乎无表情的面部使人兴奋不起来,也就不容易入戏因法之名结局。可是,在剧情上这个角色可能有非常的契合剧情。这就是比较矛盾的地方,如果石天琦但凡是面部表情多一点,肢体语言多一点,也不至于落得个被人怀疑演技差的地步。

葛晴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惊吓因法之名结局,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剧情中会有葛晴特别胆小的情节所在。

同时,通过多次和李幼斌的对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幼稚的葛晴,一个不会说话的葛晴。我这里说的不会说话,指的是葛晴很没有眼力见儿,一心只为自己着想。比如李幼斌回到徐子蒙家道歉的时候,葛晴说的话就很没有眼力见儿。而且,很多的场合都可以看得出来葛晴的心智很不健全。但是,葛晴又是最悲催的那一个。到死,葛晴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这个人杀死。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很难说到底值不值得一看。不过从介绍来看,这部剧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继《人民的名义》之后又参与制作的一部以法制为题材的电视剧。不同的是《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剧,而《因法之名》是一部纠正冤假错案剧。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前年的《人民的名义》也是由张丰毅、吴刚、许亚军、陆毅、张志坚等人联袂主演。播出后可谓万人空巷,好评如潮。去年,最高人民法院也参与制作了《阳光下的法庭》,据说当初的片名叫《人民的锤子》,不过播映是改为《阳光下的法庭》。剧中以法院司法改革和法制理念为主线,通过环保案等几起受人关注的热点案件为主,讲述当代法官在法制进程中坚持依法审判的理念和精神。最后一起案件,也是平反一起多年前的冤假错案,还被判入狱的当事人清白。这也是以案施教,现身说法,符合当前大众关注的热点。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这次《因法之名》是由张丰毅、李幼斌、马晓伟、李小冉等人联袂主演。主要围绕两代司法人对一起20年前的杀人案进行纠错纠偏的故事。应该说,基于过去法制理念和观念的落后,过去出现各种各样的错案冤案,甚至很多人被冤枉、被枉杀。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时代悲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就是要敢于认错,敢于纠错,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重新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电视剧应该受人欢迎。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目前电视剧播至三分之一,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此剧深入当前的法制建设深领域,尺度比以往很大,有积极意义。贬低者认为剧情有些拖沓,另外演员演技浮夸、生硬,有些演员化妆有点过。比如一些老演员都带假发套,年轻演员表情僵硬,比如葛晴的扮演者石天琦,邹桐母亲扮演者张艺心,陈硕母亲扮演者师悦玲等。目前可能大家感觉比较好的就是陈硕的扮演者王骁,演技自然流畅,不做作。

因法之名结局:葛晴是《因法之名》这部剧最大败笔吗?你怎么评价这个角色?

大家仔细看,会发现里面有几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这部戏的总制片人是刘长乐,编剧是赵冬苓,导演是沈严、刘海波、易军。这样的制作团队加上最高检影视中心和凤凰卫视影视剧制作中心,没有理由很烂。要说现在不招待见,可能是有些演员与观众心目中相差甚远。就像当年《人民的名义》中间那个黄毛,就是一个败笔。

第二个细节是这部剧是2016年10月在无锡开拍,2017年1月杀青,开播都到了2019年。这其中跨度很大,不知道为何会压制这么长时间。其中滨江省检察院申诉处王守一的扮演者李心敏都已经于2018年去世了。这个老爷子的扮演者也是一个老戏骨,曾主演过《袁隆平》,在黄海波和高圆圆主演的《咱们结婚吧》当中扮演过退休局长。此剧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剧吧。还有一个细节是,李幼斌扮演的葛大杰和其妻子扮演者史兰芽,两人剧中是夫妻,现实中也是夫妻。史兰芽是李幼斌的第二个妻子,两人相差13岁。巧合的是,当年《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的扮演者吴刚和其老婆也是剧中扮夫妻,戏外也是夫妻。

此剧要是细看,还是有些味道的。比如葛大杰回应邹桐当年如何办理许志逸杀妻案时,说当时办案只要具备两个基本就可以判了,那就是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就可以了,这个办案理念放在当今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在是重证据轻口供,证据没有或者不扎实,就得按照疑罪从无来处理。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王守一老爷子说,过去技术不发达,证据不扎实,为了平复社会压力或者安抚受害人家属,所以就疑罪从轻,留有一定余地。就好比,感觉是张三杀的人,但是没有证据,所以就不判死刑,而是判死缓或者有期徒刑,给社会好交代,家属也不再闹腾。这样的办案,无疑冤假错案的出现概率就很大。

其实,有些人觉得这部剧尺度有点大,可能感觉是从来没有播过类似的电视剧而已。真正的尺度大,应该寻找一些具有现代法制理念的故事来讲述,至少应该给人们灌输程序正义要比结果正义更为重要。只有程序正义,才能防止一切的冤假错案的发生。过去我们一味的追求结果正义,结果让受害人枉死,这是和现代法制背道而驰的。

希望有这种大尺度的电视剧播出来,希望法律真正的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