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晓秦淮八艳是哪八位,她们分别是陈圆圆孝庄秘史大结局、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卞玉京、马湘兰。
秦淮八艳可谓个个都是色艺双绝,性格也大为不同。有的侠肝义胆,有的性情温婉,还有的才情过人孝庄秘史大结局!
先说名气最大的陈圆圆,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天下皆知孝庄秘史大结局。关于她最后的结局说法不一,有说她美人迟暮后被吴三桂抛弃了,有的说她出家为尼了,反正结局好不到哪去!
李香君孝庄秘史大结局,虽为一介妓寮,但却是个志存高远的爱国女子。明亡后,候朝宗降了清朝。李香君的结局却也是众说纷坛,有说她出家的,有说她还是嫁与了候朝宗,但因不满候降顺清朝被候家赶了出来,寂寥而死。还有一种说法说她后面就一直没见过候朝宗,恹恹而死。不论是哪种结果,可见李的结局也没得好
董小宛,嫁给了才子冒辟疆为妾,贤良淑德,主顾一家老小,无奈最后积劳成疾,早早病逝了孝庄秘史大结局。
柳如是,女中豪杰,侠肝义胆,数易其主,一生漂泊无定,费尽心机,可惜最后嫁给了六七十岁的钱谦益做妾,却也没有得到善终。
顾眉生,嫁给了龚定山做妾,龚定山是明代的官员文豪,别人问起老龚,明亡后你为什么不自尽?龚回答说“小妾不从耳。”也算是一个奇葩的理由。所以,在观看了别人编写的痛骂老龚的戏剧后,顾眉生也是恼羞至极的。降清后,老龚接着做清朝的官员,顾太太跟着享了几年的福,也生病拜拜了。
卞玉京,才情非常高,犹善画兰花。嫁给了一个小官员,后来两人性格不合,常闹矛盾,卞玉京干脆拍股走人,出家做“逍遥道士”去了。
再说寇白门,17岁时曾被保国公朱国弼以八艳中最盛大的婚礼纳为妾室赎身,但婚后不久,也被凉在一边了。清军南下后,朱国公被软禁,没钱赎身。就准备把寇白门卖了换些银子,寇白门聪慧过人,对老朱说你把我卖了,值不了几个钱,还不让我到秦淮河重操就业为你赚钱赎身。老朱心头一动答应了。果然没过久,寇白门就赚了银子替老朱赎了身。
于是,老朱忽然发现,这丫真是个聚宝盆啊,准备和她重归于好,但寇白门拒绝了:你当初为我赎身,我今天为你赎身,一报还一报,扯平了。
悲痛啊,绝望啊,也许寇白门发现只有钱是最可靠的。
最后说说八艳最有个性的马湘兰,亦是能诗能文,标准的文艺女青年,虽为妓寮!却生性乐善好施,是个爱心捐助达人,口碑很好,她和王稚登关系极好经常书信联络,不但如此,在王稚登七十大寿的时候,马湘兰竟集资买船带着一船的歌妓,前往苏州为其祝寿,欢饮达旦,数日不绝,回来后,就一病不起,不久就呜呼哀哉了。 可见其人,确实是自情至性,让人扼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有才有貌的秦淮八艳,都是命运多舛,结局都不怎么好。真可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呐!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多帮忙关注,收藏和转发!
头条号:史壳郎
谢邀。
题干中的孝庄太后,就是历史上的清朝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多尔衮则是她的小叔子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要分析两人之间的关系,悦史君认为,还是要从两个人的成长轨迹和交集来说起。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爱新觉罗·多尔衮出生于辽东赫图阿拉城,他是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
明朝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嫁给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八哥爱新觉罗·皇太极为侧福晋,两人相差21岁。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去世,爱新觉罗·皇太极联合其他贝勒逼迫爱新觉罗·多尔衮的生母、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乌喇那拉·阿巴亥殉葬,经过一番斗争后,在盛京(今沈阳)大政殿即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史称天聪汗。
明朝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史称清太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册封侧福晋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爱新觉罗·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明朝崇祯十一年,清朝崇德三年(1638年),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生下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爱新觉罗·皇太极驾崩,他的长子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与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就继位问题争执不下。
最终,爱新觉罗·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不得已议定由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史称顺治帝。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登基后,将母亲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尊为圣母皇太后,爱新觉罗·多尔衮则成为辅政亲王之一。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同年四月,顺治帝拜爱新觉罗·多尔衮为大将军,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争夺天下。
明朝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投靠爱新觉罗·多尔衮,双方联手击败李自成大军,清军进入北京城。
同年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爱新觉罗·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
南明隆武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叔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在攻灭李自成大顺政权、南明弘光政权后,被晋封为皇叔父摄政王。
南明永历二年,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皇叔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被晋封为皇父摄政王,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
南明永历四年,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皇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追尊生母乌喇那拉·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
同年十二月,爱新觉罗·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喀喇城去世。
顺治帝下诏追尊爱新觉罗·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
南明永历五年,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清成宗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爱新觉罗·多尔衮死后两个月,顺治帝在爱新觉罗·多尔衮政敌的翻案下,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同年,顺治帝为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比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小1岁,在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去世后,也是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支持,才让孝庄文皇后的儿子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能够顺利登基、入主中原,他们之间的感情,悦史君认为有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合谋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后,爱新觉罗·多尔衮在自己登基无果的情况下,与孝庄文皇后密谋,支持顺治帝即位。
在这个时候,爱新觉罗·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为了共同的利益联手,叔嫂之间是合谋关系,感情因素不多。
第二,紧密
南明永历二年,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爱新觉罗·多尔衮因入主中原、攻灭李自成大顺政权、南明弘光政权等大功,从辅政亲王之一、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跃升为皇父摄政王,孝庄文皇后、顺治帝母子对他的依赖越来越大。
在这个阶段,爱新觉罗·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的感情加深,孝庄文皇后必须倚重爱新觉罗·多尔衮,以便维护顺治帝的皇位。
第三,谜团
南明永历二年,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皇叔父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被晋封为皇父摄政王,“皇父”也便是皇帝的父亲了,也算是臣子的顶峰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在这之后已经是清朝实际上的统治者了,他不仅大权独揽,而且还经常出入紫禁城,后宫被叨扰是很正常的。
史学界有专家认为,爱新觉罗·多尔衮这时不仅封号变了,而且也娶了孝庄文皇后,理由是朝鲜史料、明朝遗臣张煌言的诗词等。
但悦史君认为,孝庄文皇后下嫁小叔子爱新觉罗·多尔衮是不可能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孝庄文皇后在爱新觉罗·多尔衮死后又活了37年,是顺治帝的皇太后,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太皇太后,死后还被葬入皇陵,尊崇备致,祭礼有加。
如果孝庄文皇后曾嫁给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些待遇显然是不可能有的。
第二,张煌言是明朝遗臣,他对清朝是很痛恨的,他的诗词当然不能作为史实根据。
第三,慈宁宫是传说中孝庄文皇后和爱新觉罗·多尔衮大婚的地方,但据《清实录》记载,孝庄文皇后是在南明永历七年,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慈宁宫修葺之后才搬进去的,但爱新觉罗·多尔衮在南明永历四年,清朝顺治七年(1649年)已经去世,可见“太后下嫁”之说是非常荒谬的。
但是,有一点悦史君是肯定的,孝庄文皇后和爱新觉罗·多尔衮有私人感情,但具体到了哪一步,就真的于史无据,留个疑问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