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6日十三陵地宫,新华通讯社突然爆出了这么一条重大新闻: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陵墓是一座地下宫殿,全部用大块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两层楼高、八十多公尺长十三陵地宫。。。”这消息一出,震惊了考古界,而定陵也成为了第一个,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被发掘的帝王陵墓。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一开始想挖这座陵十三陵地宫!”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就向中央提交了挖掘明十三陵的计划,以期解开明代帝王陵寝之谜,同时也充实明史的研究。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当时走进考古学家视野的是十三陵中的“老大”——长陵十三陵地宫。因为这座陵寝属于朱棣,不论从建造规模、技术还是考古价值来说都是最大的,所以专家们首先瞄准了这座陵。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其实挖掘前有很多学者表示了反对,认为应当让死者入土为安,而且咱技术也达不到,可最后挖掘还是被批准了十三陵地宫。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正当专家们信心满满的在十三陵里挖掘长陵时,一个意外出现了!

“怎么也找不到”专家们在长陵不停的挖掘,可怎么找都找不到地宫的入口,朱棣真是藏得太深了!难道他知道后人要来挖他的墓?!

几个月之后,一筹莫展的专家们决定暂时放弃长陵的挖掘,计划先找一座陵试挖一下,反正明朝的陵都差不多。

“定陵,倒霉蛋!”找哪一座呢?正当专家们踌躇之时,一座陵自己“跳了”出来:“来挖我吧!我连门都给你准备好了。”

这座陵就是定陵,即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眠之所!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专家们偶然在定陵宝城西南边的砖墙上发现了一条裂缝,

随即,大家爬到了顶上查看,果然!在裂缝的上端有一块不起眼的石条,上面刻着“隧道门”三个字。

后来考古队员们顺着这个裂缝往里面发掘,先后开辟出三条探沟,最后找到了地宫的入口,而定陵也随之重见天日。

哎!一条裂缝,真真是豆腐渣工程毁万历啊。万历皇帝在位时间最长,据记载,他生前超级爱钱,而定陵里也随葬了无数珍宝,可惜万历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爱钱,宁愿陪葬珠宝在身边,也不愿好好搞搞自己的陵墓工程,“被偷工减料”!

定陵的挖掘是考古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很多人因为这“名垂千古”,但由于当时保护文物技术不够,再加上随之而来的“一件大事”,让整个定陵毁的不成样子。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徐达之女)【石牌坊】这座十四米高的石牌坊就是明长陵陵墓区的入口,建立在高岗之上,这使得游客看到它的背景整个是蓝天。【大红门】这里是长陵陵墓区的总大门,由于通体红色,所以叫大红门。两侧石碑提醒姓官员在此下马。今日的大红门是座孤零零的大门,在明代它的两侧向左右延伸,与山壁相接,将陵区紧紧封闭。穿越大红门即神道,它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神道】长陵的神道不仅仅属于长陵,它还是整个十三陵的总神道,全长7.3公里。【碑亭石碑】通过神道,就是长陵的碑亭。碑亭石碑记录了墓主人朱棣的事迹。驮着石碑的怪兽叫赑屃(bìxì),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曾在海上背过仙山用它来驮碑,表示碑的内在分量十分重大。碑亭的四周伫立着四座汉白玉华表,属装饰性建筑物。【石像生】石像生恭候在道路两边,等待皇帝的灵魂通过。这些石兽石人象征着皇帝生前的仪仗队,它们既有现实中的动物,也有想象的动物。动物后面站着武臣、文臣、勋臣。【龙凤门】神道的尽头就是龙凤门门楼,也被称作天门,皇帝的灵魂从此经过后就到达天宫了。天门之后经过神桥,才能真正到达皇帝的死后宫殿。【祾恩门】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祾恩殿】【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它基本上是仿照故宫的太和殿修建的,表示皇帝在阴间仍旧享有最高的权力。祾恩殿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木构大殿。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金丝楠木产自中国深山密林,产量极低,五百年才能成材,木质坚硬耐腐。被中国人视为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大殿朴素庄严,由优质楠木加工而成。金丝楠木的价值据说比黄金还要珍贵,这样纯金丝楠木的建筑在中国是最昂贵的房子。金丝楠木材质的椅子大殿两边原本还有配殿,但是清朝皇家因短缺金丝楠木把配殿拆掉启用木料,如今祾恩殿两边只剩两个神帛炉,负责烧掉祭祀完毕后的祝文版和神帛。神帛炉【祾恩殿展品】【长陵棱星门】跨过棱星门,寓意着从人间到了阴间。棱星在天上象征着天门,天门就是天上天宫的大门。此门是只有帝王才能享用的。【明楼】穿过棱星门,就是朱棣皇帝死后真正的归宿。该明楼是长陵的标志,明黄色的琉璃瓦非常醒目。明楼前的石雕是高规格的祭台,下面的石头基座叫须弥座,即佛经中的圣山。【圣号碑】明楼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这座圣号碑。这是皇帝的墓碑,朱漆书写的就是皇帝的名字。明楼回望。朱棣的宝城周长有一公里左右。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当年十二月,被葬入长陵。在他的统治下,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比较强盛的时期。【考古】1955年,郭沫若和吴晗等著名历史学家向国家建议挖掘长陵(明成祖朱棣的墓)。不过,文物、考古界的专家纷纷反对,因为当时的技术难以对挖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妥善保护。后来在双方互相妥协之下,郭沫若被允许挖万历的定陵,就当为挖长陵做准备。就这一念之差,铸成了大错,挖掘定陵是中国考古学史上最大的悲剧,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不过,郭沫若等人丝毫没有吸取挖掘定陵的教训。1965年,郭沫若等再次申请挖掘长陵,被领导人断然拒绝。后来,陕西申请挖掘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郭沫若兴奋异常,不过,定陵教训太深刻了,这个申请再次被驳回。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

十三陵地宫:为什么明十三陵里只有定陵被发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