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位优秀的艺术家的演出,如果说哪一个才是我心目中的康熙大帝,我认为是焦晃艺术人生焦晃。
不是陈道明老师的演技有多少差距,而是《康熙王朝》的改编剧本太脱离时代艺术人生焦晃。贵妃可以远行万里省亲,公主可以自选驸马,贵妃和公主可以在两军战场上干涉军事,孝庄皇太后可以把国事交给一个妃嫔,明目张胆地后宫干政。
编剧和导演这些天马行空的思路艺术人生焦晃,也左右了康熙这一人物的形象,为了增加多面性,演出了许多矛盾的剧情,如和吴三桂打仗时的怯战,在孝庄太后的前硬后软,为了表达帝王心术的大喊大叫,当兰齐儿去看容妃时的两面三刀,这些硬伤是演员的表演纠正不了的,缺乏康熙大帝自信,做为大国君主的堂堂正正,而更象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
可惜了陈道明老师的文质彬彬的气质,本应是赋予康熙大帝的艺术人生焦晃。
焦晃老师因为只演《雍正王朝》的老年康熙,在文雅中带有睿智,在不动声色中带有权术,既是一个慈详的父亲,又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君主艺术人生焦晃。
比较起来,还是焦晃老师的演出更象我心中的康熙大帝。
郭振清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家庭,他从小就好动、顽皮,每当大街上有踩高跷、玩杂耍、唱大鼓戏、演皮影戏的活动时,郭振清常常与一些小伙伴们跟随观看、进行模仿,这可能就是他艺术的启蒙教育。由于家境较困难,他十六七岁时便在一家电车公司当售票员。闲暇时,郭振清便和朋友们一起组成一个小乐队,演奏音乐、踩高跷、练武术、说相声、唱京韵大鼓等。天津解放后,郭振清被有关部门送到华北干部职工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天津市总工会文工团、天津艺术剧院从事演员工作。1952年,郭振清拍摄了电影《六号门》。这不仅是郭振清进入电影艺术之门,也是他打开自己人生的爱情之门。《六号门》拍摄完后,郭振清与演对手戏的女演员成功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郭振清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了多部影片,特别是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队长李向阳。他的表演既奔放又细腻,质朴无华又真实可信,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魅力。郭振清长得高大英俊,浓眉大眼,面庞棱角分明,很有男子汉的派头,符合当时人民群众心目中英雄形象的特质。郭振清成功扮演了抗日英雄李向阳,不仅使他登上了其电影艺术的最高峰,而且也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英雄偶象。郭振清从艺五十多年,拍摄过数十部影片,扮演过各种不同的形象。如《独立大队》的大队长马龙、《英雄司机》郭大鹏、《英雄儿女》中团长张振华、《钢铁巨人》张自力等。郭振清的表演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也受到了专家的赞许。郭沫若也曾为他题词。晚年,由于年龄的原因,郭振清再也演不了银幕中的英雄形象了,但他坚持在幕后,为电影艺术提供支持,把自己的演艺经验和心得,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人。2005年,郭振清因病去世。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皇帝并不是很好演的,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在深宫大院里长大,见过世面,吃过苦,大家大儒陪着,从小调教,所以气质都是由内而外的。东京审判时,末代皇帝溥仪出庭,按理说一个丢掉了江山还勾结日本人的皇帝没什么好得意的,但是他一口京味十足的正宗普通话,外加霸气的坐姿,显露出超强的气场。于是有人开玩笑说,不愧是生在帝王家,气质和底蕴藏都藏不住,他是唯一一个把审判席坐出龙椅的感觉来的人。
溥仪都如此,康熙,作为清朝最伟大的皇帝,真的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演的。
张国立在《康熙微服私访》里演过康熙,陈道明在《康熙帝国》里演过康熙,马浚伟在98版《鹿鼎记》里演过少年康熙,焦晃在《雍正王朝》里面演过的老年康熙,算是比较有名的。
其中张国立的康熙比较温和亲民,缺乏帝王的傲气。
陈道明演的康熙儒雅,但是个人痕迹太重,说话基本靠吼,缺乏稳重。
马浚伟演的少年康熙,无论从长相还是气质上来说,倒是很符合,只不过98版本《鹿鼎记》娱乐性比较强,在有些人看来不登大雅之堂,反而将其忽略。
相比之下,焦晃饰演的康熙,是演得最好的。
焦晃老爷子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火得比较晚,但是所谓大器晚成。
焦晃最擅长演的是老年皇帝,比如说他在《汉武大帝》里面饰演的汉景帝,在《李卫当官》和《雍正王朝》里饰演的康熙帝。
老年皇帝,尤其是一辈子功勋卓著,成就斐然的英明帝王都有充分的自信,对国家和朝局的掌控和把握都达到了巅峰状态,个人威信无人能及,所以他们根本不用吼,不用举轻若重,装模作样,不怒自威才是最主要的特点。而老年皇帝最忧虑,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把江山交给谁,《汉武大帝》中,表现了汉景帝在传位上从困惑到坚定的过程,《雍正王朝》更是大力描写九子夺嫡的细节。
《康熙帝国》里,陈道明版的康熙是个除了强调个人权威,没有丝毫人情的皇帝,可能为了突出康熙的伟大,勇敢,所以儿女情长就只有被牺牲掉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康熙说杀谁就杀谁,陪伴了自己多少年的老臣,自己的亲儿女,都是说舍就可以舍的。而在《雍正王朝》里,人情被处理得很好,一个老人,对子女的眷恋,在废立上反复的犹豫,被焦晃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演出了一个皇帝的难,一个皇帝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的基本情感,所以倍加真实。
焦晃的康熙,不是演员过瘾耍帅的傀儡,而是不怒自威的老政治家附身——
说话很慢,很稳重很有底气,几乎是所有版本康熙里说话最慢的。他几乎从来没有当众发过火,大吼大叫,越是愤怒,说话越慢,越低沉,只是眉头稍稍一皱,就表示心里有想法了。
第二次废太子时,太子已经在京畿布下了陷阱,等待銮驾一回就控制康熙,这么大的事,康熙一点都不着急,在园子里一边下棋一边和张廷玉商量,发了几道密旨和上喻,轻轻松松就把反制措施安排好了,这一幕堪称经典,更表现了一个老政治家的实力。
焦晃的康熙,是重情重义的慈父——
站长说,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一个心中只有政治,没有人情的皇帝,不算是伟大的皇帝。太子允礽的母亲是康熙嫡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外曾祖父索尼,外祖父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外叔公索额图。康熙年少亲政前后,差点被鳌拜害死,过后又是三藩,平台......是赫舍里氏还有她的家族陪着康熙一路走来,而且赫舍里氏为了生允礽英年早逝,康熙对她是怜爱至极,愧疚至极的,所以对允礽从小就倍加宠爱,很早就将他立为太子。然而无奈康熙朝晚期国库空虚,吏治败坏,允礽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此,康熙反复犹豫,才是真实的。焦晃将这种犹豫和反复诠释得十分到位。
有人说,焦晃哪里是演康熙,他简直就是。这是对一个厚积薄发的老艺术家最大的肯定。
演了一辈子戏,片酬几万,还挑戏演,我觉得相比那些面瘫小鲜肉,这才叫真正的大艺术家,很多人一辈子拍了很多垃圾,时间越长,越是笑柄,而他一辈子一个康熙,就足够载入史册,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