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 淮扬菜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其覆盖地域甚广,包括现今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区,它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誉。 淮扬菜选料严谨,讲究做工精细,擅长炖、焖、烧、烤,重视调汤,讲究原汁原味,并精于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并可烹制“全鳝席”。淮扬细点,造型美观,口味繁多,制作精巧。 代表菜有淮阳菜: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清蒸鲫鱼、水晶肴蹄、炒蝴蝶片、冬瓜盅、三丁包子、翡翠烧卖、蟹黄汤包、千层油糕等。 江苏名菜名点有:盐水鸭肫、炖苏核、炖生敲、生炒甲鱼、丁香排骨、清炖鸡子、菊花青鱼、菊叶玉版、金陵盐水鸭、叉烤鸭、叉烤鳜鱼(以上为南京名菜);翡翠虾斗、雪花蟹斗、蟹粉鱼唇、蝴蝶海参、清汤鱼翅、香炸银鱼、染溪脆鳝、常熟叫花鸡、常州糟扣肉(以上为苏锡菜);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蟹黄鱼肚、凤尾对虾、爆炒乌花、红焖加吉鱼、红烧沙光鱼(以上为徐州菜)。淮安软兜、金蹼仙裙。江苏点心富有特色,如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等。菜系及菜系的特点是由地域、物产、历史、风俗、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而成的。淮扬菜被公认为“四大菜系”之一,确有其鲜明特点。   原料以鲜活为主 制作菜肴选料严格   扬州地处江淮之间,“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野味不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   刀工精细 菜肴形态美观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摆难度极大。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注重本味 清淡适口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由于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固而在调味时追求清淡,从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   讲究火工 擅长炖焖烧煮   淮扬菜肴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鼎中之变精妙微纤,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细、烂等不同特色。淮扬菜擅长炖焖烧煮,因为这几种方法能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扬菜以炖焖烧煮为主的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清炖圆鱼、沙锅野鸭、三套鸭、大煮干丝等。   制作菜肴富于变化   就淮扬菜制作菜肴的工艺来看,富于变化,想象力丰富。一款三套鸭,家鸭套野鸭,野鸭套菜鸽,用火腿、冬笋作辅,逐层套制,三位一体。淮扬菜富于变化的特点,可见一斑。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名菜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无论是选料、刀工、调味等都中规中矩、精工细作、讲求韵味,淮扬菜制作就像写诗作画,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家对淮扬菜的定义时淮河,扬子江中下游流域的菜,也就是淮扬菜发源地广义解释,由于这地方长期主要就是两个府,淮安府和扬州府淮阳菜。因此也可以狭义理解为以淮安和扬州两地为主要发扬地的菜系。(如下图)

淮阳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淮阳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淮阳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淮阳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淮阳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最近也听说了很多扬州人刻意抹杀事实淮阳菜,将淮扬菜说成(仅)以扬州为发扬地的菜系,千方百计隐藏淮安这个发源地的现象,这个是不正确的(本人在帖子上只要看到类似且语言偏激的言论,必定严厉回击)。

淮阳菜:淮扬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特色菜有哪些?

首先,为什么淮扬,不叫扬淮,我觉得下面这些解释应该比我打字更有说服力淮阳菜。

由于漕运总督(驻淮安河下)淮阳菜,河道总督(驻淮安清江浦)皆驻淮安。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驻淮安考察河工,另外南来北往商人及两淮盐商为打点官府,上述一系列因素导致宴会菜肴极尽奢华。

(图片由本人摄于河道总督府)

古时清江浦(现淮安市区)至河下(淮安市淮安区)一带饭店鳞次栉比,很多淮安厨师一辈子只研究一道菜,做到极致。光黄鳝就能做出108种不同样式的菜,可谓极尽奢华。淮扬菜中很多菜如钦工肉圆,朱桥甲鱼,开洋蒲菜,博里羊肉,涟水鸡糕,高沟捆蹄等,很多菜都是冠以淮安地名。可以说淮扬菜起源于总督府官菜。

两淮盐商为了就近打点官府,同时也为了享乐之便,大多住扬州,盐商将总督府官菜带去扬州,形成了现扬州菜(也可以说维扬菜)的主体,其本身是属于淮扬菜范畴的。如果要严格鉴定发源地,那肯定是淮安。或许扬州朋友会反驳,说淮扬菜是盐商菜,但是要知道,在中国封建时代,任何事情都是自上而下推动的,自下而上推动不可能或者微乎其微。比如衣着用料,颜色,饮食而言,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淮安作为淮扬府属,总督府驻地,菜种类繁多,用料精致讲究,多为正菜,扬州菜则更注重刀工和摆盘,多为早茶糕点及一些辅菜,用料也不可能有淮安菜高档(清朝过后则不用讲究这些了,扬州菜也可以做的很高档)。

毕竟盐商是帮助官府运行一些只有官府才可以做的买卖,比如盐,并从中提取佣金回扣,出于这层关系,盐商的菜可以做的精致美观,但绝对不会用料奢华高档(自己也要避嫌是不?),所以直到现在,扬州菜风格上还是更讲究刀工和摆盘,但种类和用料的讲究还是略逊于淮安菜的。不过淮安的淮扬菜大师刀工也不输扬州淮扬菜大师的,仅风格上而言吧。

(总督府官服,红宝石,从一品)

淮扬菜本来只能算地方菜,真正把它推向全国,还要感谢淮安人周恩来总理把它定为国宴吧。

最后,我要就淮扬菜这个话题向大家阐述几个事实:

1、古时淮安,扬州都是繁华地方(康熙批复奏折中曾提曰“淮扬皆巨镇”),由于近代铁路,海运兴起,西方列强拟在中国修建京浦铁路,路线与大运河路线一致,但淮扬一带为中国漕运中心,钱粮税收重地(淮安傕关与北京崇文关,广州粤关长期为中国三大关口,巅峰时税负达全国一半以上),扬州为盐税重地,亦十分富有繁华,清政府为了不让列强染指,淮扬富商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反对铁路经淮扬一线,最后从徐州走安徽,导致漕运的衰败,外加河工不治,近代淮河多次决堤,淮、扬二府衰落,十分可惜。由于淮安在淮河边,受灾更甚,直到本世纪初苏北灌溉总渠修建,才从此杜绝淮河水患。

2、建国后,淮扬二市经济总量在全国都是靠前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市经济总量都在百亿以上(扬州更好些),后来两市被拆分(扬州分出泰州,淮安分出宿迁和连云港部分),元气大伤。可能相较于淮安,扬州在长江边,更靠近苏南,更容易发展起来,但也因此发展压力更大,又是旅游城市,所以拼命拉存在感,才有了现在淮扬菜发源地之争。上世纪扬州一直推广扬州菜(维扬菜)不说淮扬菜,甚至利用维、淮二字相近偷换概念,后来维扬菜没人推广不下去,又回来抢淮扬菜,把淮扬菜翻译成扬州风味申请世界美食之都,并引用《尚书》中淮海惟扬州,等,和“淮”扯上关系。殊不知尚书作于先秦,另有部分为战国时期伪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古时扬州非今日江北扬州,那会扬州疆域在江南,治所丹阳(今南京),隋朝江北扬州才是现在扬州。隋唐扬州确实繁华,有“扬一益二”之美誉,但隋唐及更早的秦汉,先秦时期,人类饮食单调,主食有黍,粟,水稻,麦,菜类简单,外加盐,油,肉类,最多烹饪精致,远达不到形成菜系条件。所以拿唐代或更早《尚书》说事,证明淮扬菜的扬州人真的没必要。真正具备形成菜系条件的,还是在明代,地理大发现引入了很多物种食材,香料。饮食极大丰富,并形成了“淮扬概念”(参本篇开头)。

淮扬二市同起于邗沟,因运河而兴,也因运河而衰,文化习俗相近,南北割据时两市作为南方汉族政权前沿阵地,曾共同浴血奋战抵御游牧民族侵扰,也曾共享繁华。我不希望再看到有个别扬州人再发类似“不当言论”破坏兄弟城市感情,希望两市携手,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