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炫富摔”。炫富挑战炫富摔,网络流行词,也叫炫富摔,“炫富挑战”大赛最初是俄罗斯名模在Instagram发起的“Falling stars”挑战,看似不小心摔的一跤,实则背后满满的心机,从主人身上摔出了一地奢侈品。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2018年10月炫富摔,被广大网友效仿,纷纷将摔出的一地大牌照片分享到了社交平台而走红网络。一场“炫富挑战”大赛在各社交平台刷屏,微博相关话题更是突破11亿。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这种不经意间让别人知道自己很富有的手段引起了网友的浓厚兴趣炫富摔,紧接着被广大网友效仿,纷纷将摔出的一地大牌照片分享到了社交平台。

几天内炫富摔,这阵流行风刮到了国内。虽然我们家里没有草原,各行各业的人却都爱上了摔跤大赛。有些人觉得,虽然我们物质上不富有,但是我们可以炫一下我们的精神财富。 相比于外国友人摔出的一地“奢侈”,在国内却摔出了一地“内涵”。这也可以体现出人和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观。

这种炫财富、炫职业、炫身份、炫特长炫富摔,在模仿中、在对比中获得自我身份的彰显,自信心、虚荣心、爱表现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这种炫耀行为,正好契合人们爱攀比的心理,所以迅速引爆了人们的热情。

再来说说“炫穷摔”。望文生义,“炫穷摔”那就是炫耀贫穷了,我就是这么理解。从本意上来讲,炫富摔和炫穷摔是一样的,都是攀比心理作怪。俗话说得好,笑贫不笑娼,贫穷没什么好炫耀的。相反的,那些爱炫耀财富的,是另类的贫穷——精神贫穷,也可以算是“炫穷摔”了。

贫穷,没有什么值得可以炫耀的。真正生活贫穷的人,是不会去炫耀贫穷的,他们只会更加努力工作,以期望能摆脱贫困的生活,只有那些假贫穷才会炫耀自己有多穷。现在大家都在追求精神、物质上的富足,炫耀贫穷太少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人们常常呼吁社会各方,关注贫困人口的生活,帮助他们脱离贫困。“精准扶贫”政策,就是我们国家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国家级政策。

在微博上,#炫富挑战#的影响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目前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达到23亿,这可比很多小鲜肉、流量明星博眼球的话题要更让人信服。要制造这样一场人人乐于参与的话题,绝不是经过精心策划就能完成的。但是我们也相信,偶然中也存在着必然。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德国社会学家齐奥尔格·西美尔,是研究“时尚”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他看来,时尚是“自上而下”展开的,由所谓的上层引导,并迅速扩展至普罗大众。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论来看,“炫富挑战”就是由上层人士引导,并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了一场全民狂欢,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

炫富摔:继“炫富摔”火了后,“炫穷摔”火起来还会远吗?

按照常理来说,“炫富”这种事儿是让人讨厌的——毕竟“仇富”似乎是普遍心理。但为何“炫富挑战”能成为一股全民参与的热潮?或许,这就与“富”这个字眼在传播过程中,含义能不断改变、延伸有关。在以炫豪车、奢侈品等真正的“富”博得关注之后,“富”被重新解读、诠释。

在吃瓜群体的脑洞之下,“富”被迅速接地气,每个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富”的一面。学生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或作业、吃货们视如珍宝的零食、家庭主妇们菜篮子里的菜、白领的各种报表、健身爱好者的各种健身器材……人们把自己角色中最具特色的事物,当成了一种“富”来“炫”。而由此引发的幽默、自嘲等效果让人喜闻乐见,最终成为一股热潮。

几乎毫不意外的,“炫富挑战”还实现了思想层面的升华。在政府部门、相关单位越来越接地气的当下,“炫富挑战”也成为他们传播正能量的主战场。消防战士的证书、外交领事的文书、急救医生的设备、安保人员没收的违禁品……都在传递着一份责任,让人为之触动。而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对这样的“炫富照”则给予了高度肯定,也证明了不一样的“炫富”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或许,在“炫富挑战”刚开始时,谁都没想到这一话题能火爆到这样的程度。但它就是做到了,并成为全球社交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这股热潮很快就会退去,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类似的全球社交事件将越来越多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