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看了下大家的回答严嵩书法,很多都是教材式的,其实关于严嵩的情况,完全可以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描述。大家对严嵩此人的印象主要停留在"奸臣"上,至于他如何从一介书生混到权倾朝野的奸相,却未必了解的那么清楚。刚好通过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权奸,太细节的地方未必能都点到,主要从大的层面来讲。

严嵩书法:奸臣严嵩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第一严嵩书法,严嵩能爬上高位,离不开自己良好的文化才能。严嵩二十五岁就考中进士,而且是前几名的,准确说是二甲的第二名,一甲进士就是通常所说的状元,榜眼,探花,接下来就是二甲进士。严嵩当时年纪轻轻就考取这么好的成绩,这体现了他自身的文化才能是很好的。

严嵩书法:奸臣严嵩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严嵩书法:奸臣严嵩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严嵩书法:奸臣严嵩是如何登上高位的?

史料记载严嵩考中进士后不久曾"因病"回乡休养十年严嵩书法,但其实那段时期恰好是大太监刘瑾擅权乱政的时期,所以我个人认为严嵩回乡休养绝不是简单的因病,而是和刘瑾乱政有关。严嵩在家这十年也不是无所事事,这期间他有不少的文学创作,而是当时袁州的知府还邀请严嵩编撰府志,这也是对严嵩文化才能的一种肯定。此外严嵩的书法水平也是很值得肯定的,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法家。

第二严嵩书法,严嵩能爬上高位,离不开他对夏言的攀附。刘瑾倒台后,严嵩开始北上复官,在复官初的几来年时间里,严嵩主要在两京的翰林院任职。当时的嘉靖皇帝沉迷修道,疏于政事,朝中事务主要交由大臣处理。嘉靖朝曾经经历一场很著名的大礼议之争,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嘉靖皇帝对礼部尚书尤为崇信,夏言当时正是礼部尚书。严嵩与夏言是江西老乡,又因为嘉靖宠信夏言,所以严嵩当时也是拼命讨好夏言。至于说后来严嵩能升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我认为都与夏言的帮忙有关。客观来讲,夏言算是一代名臣,忠良之臣,严嵩攀附夏言主要是为以后高升铺路而已,并不是出于志同道合,他俩根本不是同类人,这点从之后严嵩陷害夏言这个事也得以验证。

(夏言 像)

第三,严嵩能爬上高位,是因为他善于阿谀奉承严嵩书法、投其所好,对象正是嘉靖皇帝。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严嵩至少有三件事是投了皇帝所好。

1.嘉靖是一位崇尚道教、追求长生之道的皇帝,严嵩为了讨好皇帝的这个癖好,不惜耗费大量国家钱财在全国各地修建道教斋宫秘殿。此外,严嵩还善于撰写道家祭天用的青词,这点也深受嘉靖皇帝喜爱。其实当时除了严嵩,还有不少大臣写青词讨好皇帝,比如后来扳倒严嵩的徐阶也是青词阁老之一。至于说严嵩的青词是不是严世蕃等人代笔,这点只能说有可能吧,但以严嵩的文化才能,他自己大概也是能写的好,不管怎么说,严嵩他就是给皇帝交上了漂亮的青词,这个才是重点。2.嘉靖年间有人奏请将嘉靖的父亲也就是已故的兴献王庙号称宗,以入太庙。嘉靖皇帝是以堂弟的身份即位的,他的父亲按理是不能称宗的,所以这份奏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对。起初严嵩对这事也是不赞成的,欲加阻止,但是看到皇帝怒而责问反对的大臣,严嵩于是尽改前说,见风使舵,还积极为皇帝促成此事提供理论依据。

3.嘉靖皇帝不但自己崇善修道,而且还会把树叶做的帽子赏赐给大臣们,对此事大臣们的反应不一。夏言是反对皇帝沉迷修道疏于政事的,所以他并不会把草帽戴在头上去上朝或面圣,但是严嵩就不一样了,他不但会戴着草帽去见皇帝,甚至还会用轻纱保护草帽,嘉靖皇帝因此更加喜欢严嵩,而对夏言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