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著作《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并非完全虚构陈道明女儿陈格自杀,实际上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金庸先生将历史上原本为康熙皇帝姑姑的建宁公主改成了康熙皇帝的妹妹。而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但是建宁公主确实嫁给了平西王世子吴应熊。只不过建宁公主的最终结局并没有如同《鹿鼎记》那般幸福,而是在丈夫和所有儿子都被朝廷处斩后一个人孤独的离世。
出身并不高贵的建宁公主: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并非是康熙皇帝的妹妹陈道明女儿陈格自杀,而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生于崇德六年,比顺治皇帝小三岁,建宁公主的母亲是蒙古人,这在清初“满蒙联姻”的大背景下并不稀奇,所以建宁公主实际上也和顺治皇帝一样,是一位满蒙混血儿。建宁公主的母亲是清太宗皇太极的一位庶妃,皇太极一朝只有崇德五宫后妃获得过封号,所以建宁公主的母亲是没有任何封号的地位比较低的嫔妃,她在历史上的记载也并不多,只知道是位来自蒙古察哈尔部的奇垒氏。这大概也因为她的出身并不高吧,都说母凭女贵,实际上也有女凭母贵的说法,建宁公主的生母出身低微,所以建宁公主在皇太极时期也并没有获得太高的尊荣,只是被依例封为和硕公主。显然皇太极对于这个女儿并没有多重视,更别提另眼相看了,然而这位原本不受宠爱的公主的命运在接下来的顺治一朝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平西王家族联姻的公主陈道明女儿陈格自杀:顺治十年,此时的建宁公主已经是个十三岁的姑娘了,在当时的皇室,这样的年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建宁公主被顺治皇帝指婚给了当时位高权重的平西王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为妻,因为吴应熊奉旨居住在北京,所以建宁公主并不用向其他公主那样远嫁蒙古,反而可以同平西王世子一起居住在京城之中,况且但是的平西王吴三桂在顺治一朝非常受重用,吴家前景一片大好。这在当时不能不说实在是一门好亲事啊。四年后,世子吴应熊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和硕公主被封为和和硕长公主,不久和硕长公主又被顺治皇帝加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这便是建宁公主封号的由来。公主婚后与吴应熊生育三子,长子吴世璠,两位幼子名字已不可考。
三藩之乱公主全家被处斩陈道明女儿陈格自杀:原本在顺治一朝如日中天的建宁公主夫妇到了康熙初年仍然受到皇帝的礼遇,康熙七年,吴应熊被康熙皇帝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此时的吴应熊已经位居清廷重要官僚,其权势已达到最高峰,古人云“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句话应用在吴应熊身上似乎非常贴切,就在六年后,平西王吴三桂公开反叛朝廷,发动三藩之乱,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以绞刑,而建宁公主和她与吴应熊所生的两个幼子则被康熙皇帝下令幽禁于宫中。七年后,三藩之乱被平定,建宁公主的两个幼子也被康熙皇帝下令杀掉,此时吴三桂一族已经全部被灭。失去了丈夫和所有儿子的建宁公主还背上了罪臣之妻 的身份。虽然康熙皇帝并没有迁怒于自己的这位皇姑,但是年仅四十岁的建宁公主一生的悲剧已经注定。
康熙四十三年,此时距离吴三桂起兵、吴应熊被杀已经过去三十年了,经历了三十年孤独痛苦的建宁公主与世长辞,时年六十三岁陈道明女儿陈格自杀。建宁公主的一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不幸的,这一切都是权力和富贵惹的祸,这位历史上不幸的公主,却在金庸先生的笔下被描绘出了浪漫的结局。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新绝代双骄:魏无牙
魏无牙痴恋移花宫主邀月,但在上门求亲时被邀月砍断双腿,一番羞辱,随后又遭遇门下背叛。他的早年经历不可谓不惨。但是他死灰复燃,重新召集门下,修建无牙宫,并设立门规“无牙门下士,可杀不可辱”。
他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在自己建造的无牙宫画满了羞辱邀月的画像,收留苏樱也只是因为苏樱与邀月有几分相似。最终,魏无牙伙同江蹩鹤将邀月等人困在无牙宫,他宁可自己留下来陪葬,也要亲眼看着邀月受辱,真可谓是宁死不降的反派的典型代表了。
魏无牙性格怪异,长相丑陋,又是一个侏儒(原著中),但他自视过高,从他关于向邀月提亲便可看出。可以说他的悲剧收场也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