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后金肆虐于辽东,流民奋起于川陕王明锐。面对东西两线作战,崇祯疲于奔命。总结明末的局势,大体是这样的:崇祯在东边刚灭完火,一阵大风袭来,西边又起火了,西边消停了,东边又死灰复燃。本来形势就不妙,奈何崇祯皇帝又生性多疑,调度无方,这样来回折腾之下,大明江山终于被崇祯给玩丢了。其实,崇祯手中的牌丝毫不差。袁崇焕,卢象升,曹文诏,洪承畴,祖大寿,孙传庭,这些人个个都能独挡一面。可惜的是,崇祯并无识人用人之明。被称为万人敌,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曹文诏,实际上是被崇祯和洪承畴给坑死的。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曲折。

明末万人敌的猛将曹文诏为何会兵败而死?

曹文诏,山西大同人,以威武勇猛著称,后世称之为万人敌,明季第一良将王明锐。初期,他跟随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于辽东抗击后金,为游击将军。1629年,明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发生,袁崇焕大军与后金皇太极大战于北京紫禁城外,曹文诏带领所部铁骑奋勇杀敌,终于打退了皇太极,守住了紫禁城。勤王总兵官马世龙见曹文诏有勇有谋,武功不凡,便赐予他尚方宝剑。曹文诏统率各路参将,精心布置,跟随马世龙收复了边境四城,因前后军功,曹文诏被加封为正三品都督佥事。

明末万人敌的猛将曹文诏为何会兵败而死?

曹文诏展露锋芒了,他的闪光时刻随之而来王明锐。崇祯刚刚打退了后金皇太极,西边烽火再起。崇祯二年,陕西,山西流民因天灾人祸,揭竿而起,他们克州覆县,声势浩大。当年七月,曹文诏被擢升为副总兵,领三千关宁铁骑入关平乱。

不要小看区区三千关宁铁骑,这支关宁铁骑由袁崇焕重新组建,是明末最精锐的骑兵王明锐。他们装备精良,不仅配备了短刀利刃,而且还有先进的火器——三眼神铳(可三连发,带刺也可近战)。关宁铁骑在宁远,宁锦之战,己巳之变中,历经锤炼,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杀敌勇猛的骑兵部队。

明末万人敌的猛将曹文诏为何会兵败而死?

猛虎出山,势不可挡,曹文诏率领三千精锐,奔向了农民军王明锐。如此精锐之师,又有万人敌曹文诏统领,农民军又岂能抗衡呢。

曹文诏率领关宁铁骑,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打得农民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王明锐。农民军首领点灯子、李老柴、独行狼、杜三、杨老柴等不是被曹文诏所杀,就是被生擒。曹文诏斩首三万多人,因此威震关中。于是民间纷纷传言:“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

曹文诏虽然立功无数,但却没得到相应的奖励王明锐。这与明末朝廷风气有关,明末官员大多嫉贤妒能,趋言附势。曹文诏又不善逢迎,所以曹文诏始终沒能成为统率一方的大员。

1635年,明崇祯八年,此时,曹文诏归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节制王明锐。洪承畴所部,只有区区6000人。洪承畴向崇祯求援,崇祯了无音信。曹文诏自愿领兵三千请战,三千对二十万,可想而知,难度系数有多大,就这样,洪承畴居然同意了,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坑。

明末万人敌的猛将曹文诏为何会兵败而死?

曹文诏率军与农民军在湫头镇遭遇,曹文诏勇猛异常,农民军渐感不支,纷纷逃跑王明锐。曹文诏以为还像以前一样,是一场追击战。没想到,这回农民军也学聪明了,他们准备好了口袋,只等曹文诏往里面跳。

曹文诏部队追击过深,陷入了数万大军之包围王明锐。万箭齐发,杀声震天。依曹文诏的本事,如果敌军稍微松懈,曹文诏也就突围出去了。不巧曹文诏的一个士兵被生擒了,这个士兵放声喊道“将军救我”。这一喊,敌军全都注意曹文诏了,而且,有人认出了他“此曹总兵也”。这还了得,冤家路窄,农民军哪会放过曹将军呢,农民军包围的更紧了。

双拳难敌四手,面对一个个冲上来的敌人,曹文诏力战到底,毫不退却王明锐。一具具尸体躺在曹文诏面前,一次次的喊杀,曹文诏支撑不住了,最后,他拿起手中的刀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明末万人敌的猛将曹文诏为何会兵败而死?

曹文诏死后,崇祯皇帝心痛了,崇祯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并命有司为曹文诏树碑立庙,以彰显其忠勇王明锐。而后世张廷玉在修著《明史》时,也极力称赞曹文诏。

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明史-曹文诏传》在我看来,崇祯和洪承畴算是坑死了曹文诏,如果给曹文诏一万兵力,胜负不致如此王明锐。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文诏未遇明主也。

文/风雪梦不逝

一家之言王明锐,欢迎分享吐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