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历史上辛追夫人的评价主要有两点辛追夫人:
一辛追夫人,红颜薄命
辛追夫人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相传,她的命运很不幸,第一次结婚,是她16岁那年,但就在结婚这天亲眼看着丈夫被逼死,没入洞房就成了寡妇。而后又先后做过韩信和刘邦的女人,后来成为长沙国丞相的利苍的妻子才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她刚30岁就死了丈夫,45岁那年又死了唯一的儿子利豨。她的一生可谓坎坷多难。
二,她是“丫环身子娘娘命”辛追夫人。
嫁给养丞相利苍之后,尊处优的辛追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石病;在直肠和肝脏内发现鞭虫卵、蛲虫卵、血吸虫卵,按病理推断,可能由胆绞痛引起冠心病发作致死,去世时年50岁辛追夫人。
三,辛追对遗体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马王堆墓的发掘来看,唯独辛追夫人的尸体保护完好,再说她丈夫和儿子都死在她之前,说明她在死前对自己死后如何埋葬是有一定研究和嘱托的。
四,辛追夫人很重视医术和养生。
也许是辛追夫人多病的原因,她晚年越来越重视医学和养生。从马王堆墓出土的医书类共有10种:《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例如其中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52种疾病,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载药方280多个,所用药物240多种,是中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也成为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谢邀。
湖南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古尸是2000多年前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是湖南省乃至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物之一,据悦史君了解,从马王堆汉墓古尸出土到现在,保存条件和手段经历了多个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正处在三线建设阶段,长沙一家部队医院在马王堆附近开挖防空洞时,突然发现地下有异常,认为可能有古墓留存,立刻向上级部门做了汇报,由此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开始了。
197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湖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这里挖掘出了深埋在地下的一座巨大椁室,居中的内棺里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这就是后来被考证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也称马王堆汉墓古尸。
马王堆汉墓古尸刚刚出土时,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工作人员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周身血管通畅,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代湿尸,被称为“东方睡美人”。
马王堆汉墓古尸出土后,有一部分人的认识并不清晰,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反而急急忙忙对外开放,导致每天数万人前来参观,甚至有人觉得只要保存出土的帛书、器物等文物,尸体应该另外处理掉。
周总理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要求湖南方面把马王堆汉墓古尸保护起来,同时确定考古发掘项目方案框架,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
之后,周总理还就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保护等问题,先后作出三次批示。
悦史君从相关部门了解到,40多年来,针对马王堆汉墓古尸的保存方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上世纪70年代,专家们对马王堆汉墓古尸主要采取“整体保存”的办法,通过注射防腐剂对古尸进行防腐处理。
当时,医学专家还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了解剖,这也是保护和研究的一个途径。
第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马王堆汉墓古尸的保护发展为“组织器官水平保存”。
这种办法比单纯注射防腐剂要好一些,可以让马王堆汉墓古尸保持最佳的状态。
第三,进入新世纪以来,对马王堆汉墓古尸的保护开始全面采用“整体——细胞——分子”三级保护模式。
这里主要依托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的科研力量,也是一种独特的湿尸类文物保护技术和模式。
目前,相关部门每半年就要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一次“体检”,随时观察分子水平的变化,再决定是不是换新鲜的保存液,尽可能地为她“延年益寿”。
(写有趣的历史,说不尽的传奇,我是悦史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