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敦 Datuk=拿督 Tan Sri=丹斯里 这些字都是从马来文翻译来的,大部分都来自1400-1511年的马六甲皇朝 Tun通常是用在首相或宰相的马来西亚拿督。不过现在Tun是给已退休的首相的称呼,如:Tun Mahathir(敦马哈迪)。 Datuk是用在所有有爵位的人,或者说是参与政治或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例子:拿督翁诗杰。 Tan Sri也通常用于政治人物,如:丹斯里许子根。 至于局绅;太平局绅,应该是对教育有贡献的人的称呼。YB;PJK也是一样。 YB=Yang Berhormat 尊敬的... 至于国家首相前有加YAB(Yang Amat Berhormat),也就是指非常尊敬的... 马来西亚的封勋制度始于1958年。由于马来亚于1957年前被欧洲英国的政府统治过,联邦勋衔制度有些类似于欧洲的爵位制度,不过要复杂得多,其勋衔大约分28个等级
我是萨沙马来西亚拿督,我来回答。
萨沙去马来西亚的时候,听当地华人说过这么一番话马来西亚拿督:华人来马来西亚的时候,都是穷鬼。那个年代,如果不是穷的活不下去,谁会离开老家来这种地方来?刚来的第一代华人,基本都是做苦力的或者摆摆小摊子,过的比马来人惨得多。但最多一二代以后,华人普遍比马来人富裕。为什么,打个比方。
马来人开个杂货铺马来西亚拿督,是会设定营业额的,比如每天一定要赚到500元。结果,到了中午都就赚到了500元,马来人就会很高兴的提前几个小时关闭铺子,回家休息去了。因为今天要赚钱已经赚到了。
但如果换成华人开的杂货铺马来西亚拿督,中午就赚到500元,我靠,那就是今天生意好啊,还要额外加班迟关门几个小时。
这样久而久之,华人就富起来了,但都是辛苦钱。
萨沙和新加坡人一样,对马来人没有好感。
为啥?一个新加坡老头跟萨沙这么说:我爸爸和我,是69年从马来西亚逃到新加坡的,除了一身衣服什么都没带。幸好跑得快,不然连命都没了。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1969马来西亚排华骚乱。
《剑雨》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武侠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扮演曾静也就是整容过后想过平静的生活,出现在那个小镇上的细雨,是由著名女演员杨紫琼饰演的。
杨紫琼其实出生在马来西亚,祖籍在福建,曾经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学习,还获得过马来小姐,后来去香港影视圈发展,一身中国功夫让她别具特色,被人记住。她还凭借在影视圈的突出表现,获得了马来西亚霹雳州拿督,是马来第一位演艺界华裔女艺人受此殊荣。
很多观众对杨紫琼的印象,就是她演过的一些列动作电影,例如《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还有007系列《明日帝国》,她是中国女演员在国际舞台上的荣光。特别是在《卧虎藏龙》这部李安导演的大作中的表现,更是为电影拿奖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
其实杨紫琼刚出道的时候并不会功夫,扮演一个柔弱的总被同学欺负的老师,后来她接了一部电影叫做《皇家师姐》,这部是个动作片,所以她专门去洪家班习武联系,整整六个月,每天打沙包踢腿啊之类的进行练习。后来在电影拍摄的时候,她没有用替身,每个危险动作都亲自去做,例如撞破玻璃窗跳出去之类的,也因为她的努力,获得了当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后来嫁人退出影坛,但是很多影迷都非常舍不得,最后离婚后的她复出拍戏,就像上面提过的那些电影,杨紫琼的打戏,动作非常专业,而且还好看,欣赏度很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