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在法院工作过几年,参加过执行死刑任务,了解一些关于会见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白冰冰送别母亲。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白冰冰送别母亲,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应当告知罪犯有权会见近亲属,所以人民法院都会在征求死刑犯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通知其近亲属会见。
司法实践中白冰冰送别母亲,为确保死刑执行任务的顺利进行,人民法院一般不会明确告知死刑犯的近亲属准备对罪犯执行死刑,而仅仅告知按照相关规定,安排家属会见。因为直接告知很可能会让死刑犯的近亲属从感情上难以接受,容易造成隐患。另外,还可能引发罪犯近亲属的上访闹访,给执行任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白冰冰送别母亲,不告知不代表罪犯的近亲属就完全不知道要对罪犯执行死刑,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对于未决犯,也就是没有生效的案件,是不允许近亲属会见的。所以,对一个处于核准阶段的死刑犯安排会见,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人,应该很容易分析判断出来,实际情况就是人民法院在执行前安排死刑犯与其近亲属会见最后一面,这一面也可以理解为送行。
尽管死刑犯的近亲属未被明确告知准备对罪犯执行死刑,但是其近亲属心里还是非常明白的,这应该是最后一面白冰冰送别母亲。因为每次提前通知会见的时候,一般罪犯的近亲属都会反复追问是否准备执行死刑,出于多种因素考虑,人民法院一般是不会明确告知的,但实际情况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执行当天,死刑犯用过早餐,就会被及时安排会见,生死离别的场面让人不忍直视,难以形容,可谓一言难尽。一般死刑犯都比较平静,因为经过漫长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罪犯的心如同过山车般经历着大起大落,痛苦的煎熬早已让其释然,一切都是因果报应,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既然木已成舟,尘埃落定,就正视现实,坦然接受。
但是,一般罪犯的近亲属都会比较激动,大多会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这一刻亲情都会自然迸发,人世间的痛苦离别也会展露无遗,千言万语已经无从谈起,罪犯大多会向亲属致歉,因为自己连累了家庭,没有尽到孝道和义务,嘱托家人好好教育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然后会交代一下后事,包括赡养老人、抚养后代、爱人从新选择生活、家族事务等。
亲属则会让罪犯放心,他们会照顾好家庭,尽力培养孩子,生活再难再苦,也会让家庭和睦,生活会越来越好,千万不要牵挂。
会见一般二十分钟左右,将罪犯带离的那一刻,双方趴在会见室的玻璃隔栏上深情相望,双方早已哭成泪人,只要罪犯一转身,就此永别!
法律是公正的,法律也是无情的,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遵纪守法、积德行善才是根本,千万不能违法犯罪,否则万劫不复,痛苦不堪!
十年前,姐姐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享年57岁。
就在姐姐去世的当天上午,我还去探望她。因癌痛的折磨,家里没有止痛的杜冷丁了。于是我赶紧进城,去医院找关系买吗啡。
紧赶慢赶,医院中午下班了。特种药品批不出来。赶紧回家吃口饭,准备饭后去医院守候主任上班,签字取药。
端起碗刚吃了几口,电话响了。是外甥打过来的:告诉我不用买药了,他妈刚刚去世了!
瞬间如兜头浇了一瓢冷水!因为父母在客厅吃饭,只能自己关住卧室的门,蹲在地上。任由泪水无声地流淌。
老婆要涮锅洗碗了,推门一看,心里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我等父母都回卧室睡觉了,赶紧岀门开车狂奔。
到了之后,姐姐己经停床,老时衣也穿好了。我跪在床前,泪如雨下——这个世界上最和我亲的人,永远离开了我!我再也见不到姐姐了!
出殡当天,我抚着姐姐的棺木,泪水止不住地流……
几年后,最小的外甥娶媳妇时,我又来到姐姐家参加婚礼。看见姐夫一个人坐在那里接受儿子和儿媳的跪拜时,一旁的我不由得想起了姐姐!顿时压抑不住,赶紧躲进后间无人处,独自悲伤。
每年阴历七月十三,是姐姐的忌日。也是我一年两次祭拜姐姐的时候之一:另一次是大年初一的上午:过年了,姐姐一个人在地下不孤单吗?弟弟来看你来了……你在地下过得好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