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朝廷的擎天一柱,也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蔡定国。李定国在南明抗清斗争中功勋卓著;他的威名令满清朝廷为之胆寒,清廷一直把李定国视为心腹大患。
李定国出身贫寒,后来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逐渐成为农民军中的重要将领蔡定国。
在张献忠不幸牺牲以后,李定国与孙可望、刘文秀等人进军云南,采取了联明抗清的政策,在云南、贵州一带,建立了稳固的大西南反清基地蔡定国。
李定国当时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蔡定国,他在抗清斗争中主要有以下功绩:
一.横扫湖南
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在孙可望的主政下,对清军展开了大反攻蔡定国。
4月份,李定国率领南明军队进入湖南;5月,明军开始进攻靖州蔡定国。李定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痛击清军,打得清军几乎全军覆没。明军乘势接连攻克靖州、武冈。
李定国兵锋锐利,势不可挡蔡定国。清军一路溃逃,从宝庆、长沙等地狼狈撤退;仅余岳州、常德、辰州尚在清军控制之下,其余的湖南大部分州县,都被明军收复了。
二.桂林大捷
1652年6月,李定国率军自湖南的武冈、新宁一带出发,进军广西蔡定国。
明军很快攻下全州,消灭了全州清军蔡定国。紧接着,明军在兴安县严关与满清定南王孔有德进行了一场大战。骄横的孔有德被李定国打得大败而逃,狂奔回了桂林。
李定国督率明军,猛攻桂林蔡定国。清军防守不住城池,被明军攻入了桂林城中。孔有德被迫自杀而死。
随即,李定国坐镇桂林,派遣明军四面出击,很快就收复了广西全境蔡定国。
8月,李定国一路追击清军残部,经梧州进入广东境内蔡定国。清廷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吓得成为了惊弓之鸟,大为恐慌。
李定国收复广西全省,在南明史上可谓是空前大胜;这是李定国率部力歼强敌、大获全胜的辉煌战果,李定国从此名震华夏蔡定国。
三.衡阳大捷
1652年7月,为了应对明军的反击,清廷派敬谨亲王尼堪统率八旗精兵南下,进攻湖南蔡定国。
孙可望调令李定国从广西回师,迎击这支清军八旗劲旅蔡定国。
在衡阳附近,李定国与尼堪进行了一番战斗蔡定国。李定国先让明军佯装失败,向后撤退。
尼堪骄狂之极,认为明军不堪一击,便率领清军兼程猛追蔡定国。
李定国已经事先埋伏了重兵蔡定国。待到尼堪的八旗兵进入伏击圈以后,一声号炮,明军四出,把清军团团包围。
一番血战之后,李定国阵斩尼堪,大败满清八旗劲旅蔡定国。
清军再也不敢与李定国交战,狼狈地退往长沙蔡定国。
李定国所部转战千里,重挫清军,接连杀死清廷两位王爷;尤其是斩杀敬谨亲王尼堪,大败八旗劲旅,打破了满洲八旗兵天下无敌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各地反清义士的斗志蔡定国。
黄宗羲曾经描述当时产生的巨大影响:“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蔡定国。
四.两攻广东
1653年,由于孙可望的猜忌,李定国被迫离开湖广地区,进入广西蔡定国。
在广西,李定国制定了联合郑成功、东西夹击,收复广东,进而攻取福建、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平定江南的战略计划蔡定国。
李定国在1653年第一次进攻广东,声势浩大;在肇庆城下,清朝平南王尚可喜率领清军,拼命抵抗蔡定国。
在经过一番浴血奋战之后,明军与清军都精疲力竭了蔡定国。李定国没有等来郑成功的援军;他审时度势,放弃了进军计划,率军退回了广西。
1654年,李定国再次出兵广东蔡定国。一路上广东反清志士纷纷响应,进军非常顺利。
但是,李定国在此顺境中,竟然产生了骄傲情绪,变得轻敌了蔡定国。结果在新会之战中,由于大意轻敌,遭到重大挫败,又一次撤回广东。
李定国两入广东,都没有得到郑成功的支援蔡定国。当时,郑成功正在与清廷秘密和谈。他首鼠两端,一面与清廷眉来眼去,讨价还价;一面对李定国虚与委蛇,虚言应付;结果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而清军却得以集结重兵,全力迎战李定国。
郑成功的欺骗失约,直接导致了李定国两度失利;东西合击、平定江南的战略计划就此成为了泡影蔡定国。
五.血战磨盘山
孙可望内讧失败、投降清廷以后,李定国执掌了南明永历朝廷的大权蔡定国。
但是,李定国不擅长处理政务;尤其是在笼络人心方面,措施极为不当,致使蜀王刘文秀及孙可望的旧部将士们心怀怨望,尽失军心蔡定国。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在孙可望的指引下,乘机对贵州、云南发动进攻蔡定国。永历皇帝逃往缅甸,李定国在后方压阵。但是,李定国没有集结明军的力量,只率部分亲军撤离了昆明。
如此一来,云贵一带的明军群龙无首,无心抵抗清军的进攻蔡定国。于是,清军一路前行,如入无人之境。
看到清军如此狂妄,穷追不舍;李定国决定在险峻的磨盘山地区教训一下骄横的清军蔡定国。
1659年2月,李定国在磨盘山设下三道埋伏,把自己身边最后六千身经百战的精锐将士全部投入了战斗蔡定国。
由于永历皇帝逃跑了,南明朝廷人心大乱,一些人纷纷有了投降清军的念头蔡定国。
在混乱之中,南明文臣卢桂生偷偷溜出去,投降了清军,并且把李定国的军事计划汇报给了吴三桂等清军将领蔡定国。吴三桂等人大吃一惊,急忙整顿清军队形,向埋伏着的明军发起猛攻。
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蔡定国。李定国部下的这些百战精兵在情况突变的局面下,奋力死战,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杀。
清军援兵不断涌来,但是,明军在将领窦名望等人率领下,死战不退蔡定国。
李定国坐镇山巅,得知情况有变,遂率后军前来增援,经过血战,终于击退了清军蔡定国。
磨盘山之战,明军、清军都伤亡惨重蔡定国。
此战过后,李定国再也无力对清军发起反攻了;而清军也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对明军穷追不舍了蔡定国。
结语:李定国是整个南明抗清时期,最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蔡定国。可惜,由于孙可望的称帝野心、郑成功的自私自利、加上南明永历朝廷的腐朽不堪,李定国只能孤军奋战,无人呼应。最后,在南明内部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李定国虽然殚精竭虑,坚持抗清,但是;大势已去,纵是李定国这样的盖世英豪,也无力回天了。
可即使在李定国穷途末路、辗转于滇缅边境之际,他仍然被满清朝廷及吴三桂等视作心腹大患,对他忌惮万分蔡定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