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这个120万的抗癌药的视频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这真是个天价药,一般人倾家荡产也买不起这一针。

这个药主要是一个活性的免疫细胞,有几万个,装在一个输液的袋子里,一次性注射到病人身上,两个月后,活性的免疫细胞将病人体内的癌细胞杀干净,达到清零,因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

视频中,教授是这样讲的,为了让非专业人士看懂,他打了个比方,来描述治疗这个癌症病的原理,从根源上消灭癌细胞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

他说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他打个比方,比如人的身体是个自然界,癌细胞就是狼,猎狗就是杀狼的活性免疫性细胞。狼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一只狗打不赢一头狼,七,八只狗来同时攻击一头狼,或者是更多的狗来对付一头狼,直到狗狗将狼都全部杀死。要达到这一目的,那怎么办?就让狗快速的克隆复制,一条狗变成十条狗,十条狗变成100条狗,狼的数目不变,然后,把十倍的狗来共同对付一条狼,最后将自然界中的狼全部杀死,灭绝狼这个危害性极强的动物种性。

这种药就是利用克隆技术格列宁为什么这么贵,快速复制,复制一种有益于杀体内癌细胞的活性免疫性细胞,让癌细胞在两个月之内清零,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视频中提到,这种药只适合治疗部分恶性肿瘤,有局限性,不是能治疗所有的癌症。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癌症,通过注射一针,就能立竿见影,达到100%的治疗癌症的目的。

说一说120万的抗癌药,为什么不能卖100元一支?

高科技的产品,在研究发明的过程中,国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要耗费科学家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很烧脑细胞。仪器设备,材料的选用配制都要求精益求精,都要计算,这个,不是我们普通人能理解的了的。

一句话,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高科技克隆研发的产品都价值连城,造价高,成本高,物有所值。120万一针的针剂,制造成本,并不是100块钱的成本能够搞定的。别突发奇想,脑洞大开的提这些不切实际的问题。想想一个头痛脑热的感冒,100块钱就难治好,更何况是死亡率极高,治疗难度最大的癌症,怎么可能100块钱就能治好。

目前,这个治疗癌症的药,只在试用阶段,后期癌细胞会不会复发,还在试验阶段,没人能肯定,打了这一针治癌针,癌症从此治愈,表面上癌细胞数据上的清零,不代表癌细胞潜伏不复发,假如癌细胞呈假死状态,又复活了呢?这个,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新型治疗癌症,120万一针的昂贵针剂,就象是钻石的价格,(120万的天文数字),而100块钱的价格,就象是土的价格,曾几何时,钻石价会跌成泥土价?

格列卫为什么那么贵?

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但让演员走好,也让一个“神药”格列卫意外走红。

格列卫,又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生产,2001年5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03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因其治疗恶性肿瘤的神奇作用,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射杀狼人的银弹”。

根据网上的资料,格列卫在一些国家的售价(人民币/每盒)如下:

美国:13600元;澳大利亚:10616元;日本:16440元;韩国:9720元;印度:980元;中国内地:23000-25800元。

每盒只是一个月的用量。

以上售价,对美日等高收入国家的患者而言都难以承受,对我们的患者就可想而知了。当然,那些国家医保承担绝大部分费用,比如澳大利亚医保报销后,患者只需承担188.5人民币/盒。

那么,格列卫为什么这么贵呢?

我们都习惯的认为,产品的价格由原材料+人力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决定的,这似乎没错,比如,一瓶可乐的价格就是这么确定的。不过,高科技产品可不是这样。

我举一个例子。

前几天在以色列轰炸叙利亚中大显身手的最新战机F35,是由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洛马公司是私营公司(当然,美国没有国有公司),国家购买也是要掏钱的。单架F35美国空军的采购价是1.3亿美元,其他国家的采购价3~5亿美元不等,即使价格如此昂贵,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再好的材料一架飞机也值不了1亿美元,之所以价格如此昂贵,是因为新型飞机的研发成本太高。飞机性能优越、电子设备完美、隐身性超强,这些功能不是凭空产生的。

所以说,有形的成本(材料)是有限的,无形的成本(科研)才是最高的。

格列卫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从染色体的发现到“格列卫”药品的面市长达41年!期间由几千名科研人员参与,仅筛选的化合物就超过10000个。加上后期大量的动物实验,各种毒性试验,1、2、3期临床试验等,总共花费数十亿美元之巨。这些花费都要从售价中收回来,最终的药价怎么能不高?

不仅仅是格列卫,许多新药的研发都是如此。药物的研发有很多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大的淘汰率,也就是说,很多药物的研发都走不到上市盈利这一步。也许每100个药物研发项目中,大概成功的只能有1个,甚至1个都没有。就好像,年初你大量播种,年底也许颗粒无收。

但钱最终一定要收回的,只能再投入巨资研发新药,从以后开发的新药中把成本找补回来,不然公司还怎么生存。

还有一种可怕的结果。新药已经上市售卖了,还没有收回成本,但却发现此前没有注意到的副作用,很可能因为这个副作用该新药被踢出市场,前期的投入又是打了水漂。

还是这个诺华公司,前几年投入巨资研发的治疗高血压和心衰的肾素拮抗剂阿利吉伦,现在就因为一个副作用目前还命运未卜。

作为一家公司,不管是武器制造公司,还是制药公司,追求利润肯定是最终目的,不然就不会投入巨资搞研发了。没有研发和创新,就不会有“神药”问世。

至于格列卫为什么在中国卖得贵,则有其他的原因,这个我就说不好了。

是科研人员辛苦研发的新药,才使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也给了许多不治之症患者生的希望,应该感谢这些科研工作者以及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产品。

额外加价从恶性肿瘤患者身上赚取利润的行为,实在是伤天害理,应遭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