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时有能力把弱国燕国和韩国灭掉,为什么没灭?其实理由很简单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秦武王之异母弟,本在赵国作质子,武王在周王都举鼎时绝膑而死,无子嗣故命昭襄王即位赢稷熬死十五个王。嬴稷即位后在其父惠文王的连横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东出战略,先后出兵攻占魏国,韩国和楚国大片土地,国力日强,为后来嬴政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注意,此时的秦国实际上没有能力打败合纵的六国嬴稷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月满则亏的道理,实际上当时与嬴稷并称帝号的齐王田地就是因为太狂而被六国合纵坑死,齐国差点灭国,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齐国吞并了宋国,仅仅一个宋国就让六国国君杀红了眼要对付齐国,当时的秦国国力还不能与六国整体匹敌,一个赵国就够它喝一壶的,这时候的秦国自然不能把六国国君惹太急了,只有温水煮青蛙才能吃到肉,嬴稷明白这个道理赢稷熬死十五个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赢稷熬死十五个王,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楚成王即位并不光彩,这也似乎为他以后的死埋下了伏笔赢稷熬死十五个王。
楚成王的前任不是老爸楚文王赢稷熬死十五个王,而是自己的哥哥楚庄敖,当初哥哥想杀了他,他就逃往到了随国,并在随人的帮助下袭杀了哥哥。
《史记·楚世家》中记载:
庄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庄敖代立,是为成王。
一、在位功绩
楚成王元年,刚即位的他就友善各诸侯,并尊崇王室,并在周天子的允许下,平定南方夷越各族的动乱,借此扩土千里。
《史记·楚世家》里有此记载: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
这时的成王,便开始了和他国争霸的意气风发时代。
1. 与齐争霸:熬死齐桓公
楚成王十六年,在和齐桓公争霸期间,以齐国为首的中原各诸侯国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之后的楚国在他的带领下继续尝试与齐国争霸,并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在此期间,楚国相继灭掉了弦国、黄国、英国;最终于楚成王二十九年,熬到了齐桓公去世。
2. 与宋争霸:杀死宋襄公
楚成王三十四年,在与宋军的泓水之战中,楚军打败了让其先渡河列阵的宋军,并击伤了宋襄公,次年宋襄公因伤重而死。楚国的胜利,让其在中原势力的蔓延一路畅通。
3. 与晋争霸:力战晋文公
楚成王四十年,楚国在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的城濮之战中大败,至此楚国北进的步伐受阻,坚持带兵出战的令尹子玉因此自杀(《左传》里写的是子玉自杀,《史记》里写的是成王赐死了子玉,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子玉最后因城濮之战大败而死是确定的)。
二、楚国令尹:你方唱罢我登场
城濮之战大败,若敖氏的子玉因此自杀,蒍氏的吕臣(孙叔敖的爷爷)代替子玉成为了楚国新的令尹,但其不足以控制若敖氏,最终上任一年后,在子上等若敖氏一干大臣的反对声中死去;蒍吕臣死后,作为若敖氏的子上成为了新的令尹。
三、子上之死
曾经,成王想立长子商臣为太子,并征询子上的意见——重点来了。
子上回答说:国君还年轻,又有很多妻妾,如果现在立以后再废,国家容易生乱。而且商臣这个人,长的毒蜂眼发的豺狼音,看起来就像个残忍之人,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太子。
《史记·楚世家》中有此记载:
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内宠,绌乃乱也。楚国之举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
不过成王没听从子上的建议,还是立了商臣为太子,商臣也因此恨上了子上。
在后来的晋楚对峙中,因子上退兵三十里,商臣便向成王诬告其因受了晋国贿赂才如此,所以成王便杀死了子上。
一个看穿了商臣的明眼人就这样死了。
四、成王之死
楚成王四十六年,果然不出子上所料,成王后悔了,他想废长立幼,废了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不确定真假,就征求其老师潘崇的意见,潘崇建议他设宴招待其姑母江芈,并故意对她不尊重。
商臣依计而行,江芈果然发怒,并透漏出成王要改立王子职为太子的事。
商臣确定后告诉了老师,潘崇问了他这么几个问题,直接导致了成王的结局。
《史记·楚世家》中有此记载:
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
潘崇问商臣,能侍奉将来要继位的王子职吗?商臣说不能。
又问他,能逃离楚国吗?商臣说不能。
再问他,能发动朝廷政变吗?商臣已无退路,唯一的答案已经摆在那里了,便说:能。
同年十月十八日,商臣率军队包围了成王所在宫殿,他要逼其父自杀。
成王请求说:“吃了熊掌再死可好?”
熊掌在当时要熬熟没两三个小时是不行的,所以这明显在拖延时间,以等援兵来救他,商臣心狠毒辣,当然没答应,成王只能上吊自杀,商臣因此继位为楚穆王。
成王自杀,一是别无他法了,援军等不到了,自己的儿子又苦苦相逼,不自杀也会被他杀,与其被羞辱,还不如体面地死去;第二是成王死后,需要由新君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来给出一个谥号,成王自杀,也希望儿子看在自己识趣的份上给个好的谥号。
开始,楚穆王给成王的谥号是“灵”,用“灵”做谥号是什么意思?
《諡(谥)法》里曾记载:“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
所以灵在这里是恶谥的一种,它是对死去的人持否定态度的。
成王居然死不瞑目,然后穆王又改其谥号为“成”,成王这才闭上了眼睛。
《左传·文公元年》中此记载:
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
楚成王在位47年,期间相继与齐、宋、晋等国展开争霸,又灭弦、黄、英、夔等国,曾经在北进路上势不可挡,虽在城濮之战中败于晋,但他作为一国之君,不仅熬死齐桓公、杀死宋襄公、力战晋文公,更是为楚国的开疆扩土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他无愧于一个“成”字。
可惜他没听子上之言,在立嗣政局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坚持立长子为太子,才导致了他最终被儿子被逼上吊自杀的结局。
只是不知道成王在死的那一刹那,有没有想到骨肉相残的轮回,想起那被自己杀害的哥哥楚庄敖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