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问哪个受欢迎,不如改问下道士在古代对中国做出过哪些贡献,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与僧侣:南北朝时期,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北宋真宗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明代中期,这是道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
史料与僧侣:李白——上清派一代高道、世称诗仙太白李真人,字太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道士隐居于眠山。他们在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定时飞来求食,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史料与僧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晚年修道的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后还乡为道士。其诗今存二十首,《回乡偶书》诗传诵颇广。
史料:苏轼——亦儒亦道的一代文豪,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忠。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据东坡《志林》记载,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由于苏轼受过道教的启蒙教育,所以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衷,如《放鹤亭记》与僧侣、《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史料:范蠡——道商祖师与僧侣、吴越功臣,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被后人称谓“文财神”。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王振川先生经过考证后认为,范蠡不但是计然的弟子,而且在他的人生中,应该也得到过老子的亲自指教。范蠡跟老子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史料:张良——汉朝第一开国功臣、张天师之祖字子房,汉初大臣。因为他在推翻秦朝暴政后,对灭楚兴汉有功,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后,张良被封为留侯。张良不慕名利,不贪享荣华富贵,放下这既得利益,去认真修炼,入白云山,师事黄石,号赤松子。最后成仙而去。张道陵、道教的第一位开创及组织者、是张良八世孙。
史料:魏征——初唐著名宰相、贞观之治名垂千古字玄成,曾出家当过道士。魏徵曾主持《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编撰工作,撰写了《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另有《次礼记》20卷,和虞世南、褚遂良等合编的《群书治要》(一名《群书理要》)50卷。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在唐时王方庆所编《魏郑公谏录》和吴兢所编《贞观政要》两书里。
史料:李泌——南岳衡山高道、辅佐三代帝王,字长源,京兆人,唐朝大臣。深得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杨国忠所忌,归隐名山。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后来,李泌在游衡山、嵩山时,“遇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生先生,授以长生、羽化、服饵之道“太上有命,以国祚中衰,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然后可登真脱屣耳”。李泌就长期绝粒食气,修黄老谷神之要。
史料:李淳风——唐朝宫廷天文学家、传奇高道李淳风,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岐州雍人。李淳风的《推背图》而著称于世,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注《老子》并做《天文大象赋》。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在天文、地理,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
史料:吴道子——著名大画家、神仙吴真人吴道子(680-759年),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改绘画。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
除上述那些明代大儒以外还有据史料记载的:天师道世家道士王羲之,还有孙思邈被后人誉为“药王”。祖冲之数学家,科学家。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庄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但早已失传。化学家陶弘景茅山宗祖师,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陶隐居集》,还有近现代抗战时期做出贡献的李圆通道长、黎遇航道长、田信良道长、慧心白道长、吴济之道长、李浩岐道长张明贵道长、华山道士群体、茅山道士群体、武当道士群体、茅山道士群体等等还有很多的道教人物,他们的贡献一直深远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文化、教育、医药等很多方面。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