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尤其是开国之君,都和仁慈沾不上啥关系,如果靠着仁慈就能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建立政权,并且还能逐渐统一天下,那么李嗣源早就统一天下了,还有赵匡胤什么事呢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他没有杀功臣,但是这就意味着赵匡胤仁慈吗?这反而能看出来赵匡胤这个人非常的有手段,思路也很清晰。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通过篡位得国的赵匡胤是历史中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吗?

赵匡胤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通过篡位得国的赵匡胤是历史中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吗?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发动了陈桥兵变,不久后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北宋王朝,从赵匡胤后来的表现看,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对自己统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毕竟自己演了黄袍加身这出戏,别人要模仿下问题也不大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通过篡位得国的赵匡胤是历史中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吗?

所以在不久之后,赵匡胤这个戏精宴请了武将们,又给他们演了一出戏,赵匡胤酒过三巡,叹息连连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唉,如果不是各位兄弟给面子,我也坐不到这个位置上,可是我现在还不如当个节度使过得愉快,整夜是彻夜难免啊!”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通过篡位得国的赵匡胤是历史中最仁慈的开国皇帝吗?

将领们也疑惑啊,就问赵匡胤:“皇上因何事而苦恼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

赵匡胤说道:“你们说天下谁不惦记着皇帝的位置啊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

将领们闻言大惊,连忙说道:“皇上为何会说这话,您是天命所归,谁还敢觊觎皇位?”

赵匡胤叹息着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没有异心,我自然是信任你们的,可是如果你们手下的将士们为了追求富贵,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就怕那个时候你们不想做皇帝也由不得你们了。”

将领们十分惶恐,连忙跪下恳求赵匡胤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赵匡胤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当即就表示这也好办,你们干脆都放弃兵权吧,我高官厚禄给你们,让你们可以到地方颐养天年,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

次日这些将领纷纷交出了兵权,不少人到地方上去当节度使了,赵匡胤就此将军权牢牢抓在了手中,很多人拿赵匡胤和刘邦,朱元璋这些开国皇帝相比,赵匡胤几乎没有怎么杀功臣,但是也确保了国家稳定,因此不少人就觉得赵匡胤十分仁慈,真的是这样吗?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登基称帝,第二年就搞了杯酒释兵权,但是北宋灭南唐,统一了天下是到了公元975年,赵匡胤才登基不久,外部还有其他的割据势力,这个时候搞内部斗争,要么政权被其他人篡夺,要么就是被其他割据势力灭国,赵匡胤出于这一点考虑,也不能杀这些武将。

再说了稍微有点功劳的武将就要被打压,其他人还敢出头吗,赵匡胤还如何统一天下?并且在后来,赵匡胤在消灭这些割据政权的过程中,为了打造自己天下共主的形象,南汉,南唐的国主都好好的养在了开封。

直到天下统一,第二年赵光义继位,这些国主才莫名其妙的死了,如果赵匡胤是在统一天下才登基,这些武将们能不能回去养老就真要打个问号了。

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改元洪武,第二年常遇春攻占了元大都,天下已定,七年之后才发生了空印案,此时大明的外患已经基本解除,天下早就统一了;刘邦也是到了楚汉之争结束,天下已定,统治基本稳固之后,他才开始铲除异姓王,在外部环境上都和北宋建立之初有明显区别。

所以赵匡胤不杀功臣,我们不能就因此判断赵匡胤很仁慈,如果考虑到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搞杯酒释兵权时的外部环境,我们就很清楚,这个时候杀功臣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收拢军权虽然不一定就安全了,但这却是赵匡胤的最佳选择。

中国古代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刘邦在灭秦后被封为汉王,这可是堂堂正正的,新王朝当然就是‘汉’了。西汉灭亡,刘秀身为汉朝宗亲,夺取天下后,加上人心思汉,没有什么比‘汉’这杆大旗更能收拢人心的了。曹操在东汉被封为魏王,曹丕代汉自然就是魏了。司马氏在掌握曹魏大权后,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司马炎代魏自然就是晋了。隋文帝在代北周之前被封为随国公,代周后觉得这个‘随’有‘走’字底,怕他好不容易抢来的江山就这样给‘走’了,于是下令把‘随’字的走字底去掉,就叫‘隋’了。毕竟人力拗不过天意,及至二代,这个当时强盛不输秦汉的大王朝还是不可挽回的‘走’了。唐高祖李渊,在隋时是皇亲国戚,与隋炀帝是姨表兄弟,被封为唐国公。起兵造反夺得天下,国号自然就是唐了。赵匡胤皇袍加身,夺了后周天下,但赵之前没有任何封号,似乎名不正言不顺,但人家想了一下,我之前是殿前都点检,就是禁卫军统帅吧,驻兵宋州,也算老窝吧,就叫宋吧!这‘宋’也争气,没有送,好歹也延续了三百多年!

可见,在古代,名号是很重要的,叫响了,就是一竿不灭的大旗。中国古代最响亮的旗号莫过‘汉’!两汉四百多年,构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及至每个王朝更迭时,都有人打出大汉旗号,直到辛亥革命,各省光复时,还有人打着‘大汉军政府’的旗号。所以我们人是汉人,话是汉话,字是汉字,好男儿是汉子,坏杂种是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