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将”陈诚卫立煌简介,“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  2、五将简介:  (1)“千将”陈诚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陈诚主政台湾期间,对稳定国民党在台统治作用甚大。陈诚是蒋中正的亲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中正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国民革命军内部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  (2)“忠将”顾祝同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一级陆军上将。江苏涟水人。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3) “福将”刘峙  刘峙出身一农民家庭,其父早亡,由祖父养育。年幼时受私塾教育,曾东渡日本,适值日本驱逐中国留学生而回国。之后入读湖南陆军小学,进入武昌陆军中学。1914年底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毕业后到广东,先于岑春煊部下任参谋,之后又到云南滇军朱培德部下任连长。于护法时期随军到广东,曾与陆荣廷及陈炯明等作战。  (4)“飞将”蒋鼎文  蒋鼎文(1895.1.15-1974.1.2),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国民党“双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  (5)“虎将”卫立煌  卫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山西忻口(忻口战役)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在会战中,指挥所部奋勇作战,坚持近20日,毙伤敌2万余人,力挫日本侵略军的锐气。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4月,访问延安,更增强了与八路军合作抗日的信念。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9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1941年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1944年,指挥所部击败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收复滇西。1945年1月所部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孟尤会师,打通滇缅公路,4月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美国《名人词典》以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

所谓川军,其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指的是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里的四川军队,这是一支半独立的军队卫立煌简介。川军的前身是清末时期清政府在四川编练的新军,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通电宣布独立,四川也不例外,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全国各地都陷入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之中,但是四川的军阀混战尤为严重,据统计,从辛亥革命发生(1911)到二刘之战结束(1933)这22年间,四川军阀之间爆发的大大小小战争共约47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29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其战争之频繁,在全国也可谓是独此一家。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虽然川军军阀混战打得欢,但是抗日大外战却毫不含糊卫立煌简介。抗日战争期间,一共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占全国兵源四分之一,伤亡64万,占全国抗战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抗战八年间,川军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几乎参加了所以的大型战役。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很多昔日的川军军阀,都义无反顾的加入战场,同日军做殊死搏杀,保家卫国,下面介绍川军中几个著名的抗日将领。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一 刘湘"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卫立煌简介,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是近代四川的一代枭雄,由于他作战勇猛,所以在四川军阀中号称“巴壁虎”,又叫“刘莽子”。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都极为老辣。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后,刘湘成为四川省主席,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刘湘)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命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司令,出川抗战卫立煌简介。当时刘湘正身患重病,很多人都建议刘湘不必随军出征,坐镇四川就行了。但是刘湘执意要抱病出征,率首批10万川军出川抗战,说要和日军血战,来赎回川军20余年来“打内战”的罪过。

卫立煌简介:国民党&quot五虎上将&quot是哪几个?

但是,蒋介石则想的是利用川军抗战,来肢解川军,实现对四川的控制。国民政府先是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长官,督师抗战,但是却将川军的两个集团军分别划入了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和程潜的第一战区,等刘湘到达南京接受任职时,他手下的川军早已经没了,而他的第七战区防区也不知道在哪里,他本人也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之中。不久,刘湘病发,吐血而亡。刘湘一死,川军群龙无首,再也没有谁能为川军说得上话,川军就像是一群没了爹妈的孤儿,被各个战区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受尽白眼。

川军由于没有物资给养,只能靠哄抢,砸军械库,甚至骚扰百姓自己解决。许多战区长官都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也有意借此机会裁撤川军,幸好李宗仁求情,暂缓撤并川军编制,将川军收留在自己的第五战区,并补给物资,川军这才保存下来。

二杨森"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杨森也是四川实力派军阀,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杨森的第20军,是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淞沪会战时,第20军的二十六师,是打的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4000多人,到撤离战场时,是剩下600人,伤亡率高达85%。长沙会战时,第20军是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可谓战功卓著。

(杨森)

三李家钰"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李家钰绰号李矮子,是四川军阀派系中军官系的首领,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出川,后被授予第47军军长,长期在晋东南作战。

1938年春,李家钰部编入"第二战区东路军",这是国共双方共组的一支军队,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在统一指挥下,李家钰率部在东阳关、长治一带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入侵部队下原熊弥的108师团104旅团一万多人展开激战。长治保卫战中,李家钰军104师312旅624团据城死守两昼夜,在日军飞机、大炮轮番轰击下,北门陷落,官兵奋勇对敌展开肉搏巷战,毙伤敌寇一千余人。

1939年,李家钰升任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1944年,在豫桂湘战役中,国军大败,处于豫西的部队全线转移。由于李家钰的36集团军是杂牌军,奉命留下来做掩护。

司令部直属队转移到河南陕县秦家坡时,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

指的一提的是,李家钰是少数同共产党军队相处很好的国军将领,多次配合八路军及游击队作战,194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由武乡赴洛阳开会,途径李家钰驻地,李家钰派一个连前往迎接并设宴款待,第二天又增派一个加强连护送朱德过日军封锁线。

(李家钰)

四 王铭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战从此结束,今后全民全军精诚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洗雪国耻,此诚国家民族之幸……此间正按中央整军方案,进行部队编练,以期达到枕戈待战,朝令夕发共赴国难。"同大多数四川军阀一样,在抗战之前,王铭章卷入军阀内斗之中,还参加了对红军的“围剿”。卢沟桥事变后,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抗战,1937年9月中旬,王铭章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的罪过,随后率部奔赴抗日前线。

台儿庄战役时,王铭章所部奉命防守藤县,不料日军万余人避开正面阵地,直接攻击藤县县城,而县城守军只有不到三千人,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只有二千人作用。敌强我弱,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王铭章决定誓死坚守藤县。在巷战中,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王铭章牺牲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王铭章)

五 饶国华“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肽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1937年9月,饶国华率部步行2000里,于11月到达前线战场。此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上海、苏州相继失守,日军兵锋直指南京,饶国华部奉命驻守广德。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将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炸毁,补给中断,饶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而上峰不仅不给他增援,还命令他反击收复失地,此时饶国华手中只有一个营的士兵,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如果撤退,就会被上峰安上一个不听指挥,临阵脱逃的罪名。面对日军的劝降,他宁死不屈,举枪自杀。

(饶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