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的名号响彻古今,威震天下岳家背嵬军。连当时金国的金军统帅金兀术都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的这支军队之所以称为“岳家军”,主要是源于军事体制的变化。

岳家背嵬军:岳飞抗金这支部队叫“岳家军”为什么?

在北宋时期,往往都称“某某家将”,比如“杨家将”,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将门出将岳家背嵬军。在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不高,通常都是世袭的武将职位。地域色彩浓厚,世代守一个地方。成为拱卫北宋边疆的屏障,这种制度主要依托当地地方力量来解决边防问题。到了南宋时期,则称为“某某家军”,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有“岳家军,”还有张俊的“张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等等。在绍兴十年,南宋大臣王之道给高宗上书说:“今日之兵,分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分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分隶杨沂中者则曰‘杨家军’,分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要从“两宋”期间不同的军事体制说起岳家背嵬军:

北宋徽宗以前搞权力分立,统兵和调兵完全分开,形象点说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后来,随着金兵的进犯,发现这样的军事体制有很多弊端,部队战斗力很差,吃了很多亏。所以,迫切需要变革。在李纲守汴梁的时候,就开始建立亲征行营司岳家背嵬军、守御司,进行军事集权。所以,各个“家军”的出现,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方便南宋将领在战争时,能够便宜行事。这是迫于形势的一种军事体制变革。这种体制在后期显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为在古代陌生人之间要想建立紧密关系往往很难,通常是依靠家族和血缘将个体凝聚在一起,而这种“家军”的军事体制,就成为陌生人之间想象的一个大家族。

“ 岳家军”一部分是岳飞接管了老将宗泽留下的部分军队,其余大部分是岳飞在征战中收编的溃兵和流寇岳家背嵬军。从开始的三千人左右,经过不断发展,在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兵力以达七、八万之众。这些原本的散兵游勇在岳飞的管理和带领下成为了一支军纪严明、屡创金军,百姓爱戴的军队。

这种统兵体制在南宋初期赵构是支持的。这也就有了“岳家军”的诞生,“岳家军”的称号也就由此而来。“岳家军”也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番号。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谢谢!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算是南宋时期金军最无力的感叹了。岳飞都不陌生,南宋时期抗金名将,由他一手创立的岳家军更是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直打得金军抱头鼠窜。就在岳家军之中有一支特种部队---背嵬军。何为背嵬,背嵬是盾牌的一种,也被称为大将前骁勇之人,一般都是形容大将的亲随军。这就容易理解了吧,也就是相当于大官身边的保镖,讲这些保镖集中到一块,统一训练,按照今天的来理解,也就是特种部队,精锐中的精锐。

岳家背嵬军:岳飞抗金这支部队叫“岳家军”为什么?

岳家背嵬军:岳飞抗金这支部队叫“岳家军”为什么?

岳家背嵬军:岳飞抗金这支部队叫“岳家军”为什么?

背嵬军的创立尤为不易,在抗金战争刚刚爆发时期,南宋山河破碎,接近国破家亡,大金的铁蹄践踏这整个中原大地,虽有有很多爱国人士跳出来反抗,但是大金骑兵尤为精锐,那个时期的宋朝根本就拿不出来多余的良马老装备军队,后来岳飞盯上了齐军,在杨再兴和牛皋的突袭之下,获得良马万余匹。这可不得了,这就是后来能后和金军对抗骑兵的资本。

岳飞得到这匹战马之后,马上开始组建骑兵,其中最为骁勇的便是背嵬军,这支军队有最终成型有骑兵八千,步兵上万,可以说履历战功,及其善于打恶战每次战斗几乎人成血人,马成血马。

《宋史》之中记载,在岳飞与金军朱仙镇的战斗中,岳飞遣骁将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金兀术逃到了汴梁。虽然《宋史》之中是这样记载,但是仍有很多人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质疑,由于我们都没能亲眼目睹当时战况,都不能那样绝对的说是对是错,但是有一点,岳家军是真的强,背嵬军也是精锐中的精锐。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兵卫队,由岳云统领,后来岳飞被害之后,背嵬军被拆散,从此就再也没有了背嵬军。

本文由楼笙发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