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就郭敬明那小身板,还能性侵别人,得了吧郭敬明调侃陈学冬!”,这个话本身就是在基于性别的能力歧视的一种判断,也涉嫌对郭本人的性骚扰。由此可见,性骚扰这个事情本身,并不一定跟体力、身高等身体因素必然挂钩。一般来说,性骚扰的定义是,““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5个方面对当事人进行“性”和“性别”上的冒犯”,这说明,哪怕是不动手,因为体态、身高、体能、长相、说话嗓音而在语言、文字上对当事人进行侮辱和冒犯的,哪怕是对小身板的人,翻一个白眼,都涉嫌实施了性骚扰行为。
比如校园霸凌郭敬明调侃陈学冬,也有可能会出现块头很大或者较胖的孩子,因为自己的身材大过班上同学的平均的身材,也会受到白眼、被排挤或者被辱骂和殴打的情况。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个中学生男孩,身体比较胖,他追求女孩失败的事情在班上传开,他一时间成为了大家课间课后嘲笑的主要对象,最后导致这个男孩严重的抑郁症和孤僻症状,最后只能休学回家。因为这些基于身材的言语和态度上的性骚扰,没有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制止,给当事人男孩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他休学回家之后,不敢出门与人社交,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容易情绪激动,最后被强制送往精神病院治疗。我去精神病院探访他的时候,一聊上话,就知道这孩子没有心理疾病,只有一些情绪上的状况,可以立刻出院。随后他父母帮他安排了出院手续,我带他去剪了头发,他整个人豁然开朗的出现在家人面前。
如果当初他学校老师能够对那些用言语和态度性骚扰他的学生们加以阻止郭敬明调侃陈学冬,活血他的人生就完全不同。
大家都可能都会遇到这种因为颜值郭敬明调侃陈学冬、胖瘦、高矮或者表白失败而遭遇到的周围人的嘲讽和一样的眼光,没有错,这些都算是性骚扰。
不论李枫爆料这件事情是否属实郭敬明调侃陈学冬,不论郭敬明有没有真的实施性骚扰行为,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对于破除大家对“性骚扰只能是大身板的人才能做到”的这种迷思,对我们周围视而不见的性骚扰能够更快的获得关注,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因为基于性和性别的歧视——性骚扰而受到伤害。
我更欣赏韩寒。
第一次认识韩寒,还得追溯到我的少年时代。
那个时候,他的《三重门》正火热着呢,班里的同学几乎都在看,连老师也拜读,老师甚至和我们开玩笑说:
你看,韩寒是不是和周星驰很像。
弹指一挥间,韩寒在我的记忆中,也基本慢慢褪去。
但长大后,偶然发现一件事:
那是一个叫《对话》的访谈节目,请来了两个专家和若干看起来很有知识的观众,而对话的对象就是韩寒。
令我大感震惊的是,当时的韩寒只有18岁。
更震惊的是,所谓专家和观众,都在以一种近乎针对的方式来对待韩寒。
比如这一位女士,表达讨论话题的重要性,却非要先强调她对韩寒这个人的态度:
并不是去关注韩寒这个人,如果作为他一个个体的话,他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他的任何事件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主持人也说:
韩寒他不仅仅是韩寒,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了。
那么请问,把一个个人上升为一种现象,对不对?再请问,讨论现象,有必要一直围绕着韩寒吗?
节目当中,近乎偏执地针对他。
又是那位女士,她说:
我觉得韩寒现在是这样的,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
可谓声声刺耳。
但凡有点素质的人,绝不会对一个人评价至此。
韩寒刚一入场,就自嘲道:
我土鸡。
接下来,主持人的问话,彻底把对话变成毫无尊重毫无沟通可言了。
她说头发长是叛逆的表现之一,而韩寒为了叛逆,是不是才留的长头发?
韩寒可能两年之后就换掉了。
更愚蠢的。
节目进行到一半,还是那位女士。
居然以接触生活的长短为依据,去评价不同的两位作者。
韩寒反问她:
那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生活积淀,不如他的深厚呢?
那位女士回答:
因为你的年龄没有他大。哈哈!当时是瞬间笑喷。
那是怎样的一群大人,他们自以为是,把愚蠢当成聪慧,一副高高在上,又清醒的模样来对待一个仅仅18岁的少年。
一面是狂妄的、近乎歇斯底里的,一面是淡定的、却又无可奈何的。
那一刻,觉得韩寒是真正的思想者,他能写出《三重门》不是意外,因为18岁的少年在这冠冕堂皇的节目中,是真实的,是稳重的。
就是在这种质疑声中,韩寒的名气越来越大。
十分佩服他的勇气和才华,在那样一个被针对的环境里,依然万马奔腾,在写作的事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他又在努力当好导演,以拍摄出好电影来要求自己。
我们作为普通观众,见证了他的诺言。
当年只是当年,那些韩寒被针对的画面,此刻看来,就是一出闹剧。时间终将证明谁是值得敬佩的人,谁是穿着皇帝新衣的小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