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里所说的将“老蜂王提到别的蜂箱里”的概念较为笼统江梁。这个操作过程,专业述语称之为“蜂王介入”或“介入蜂王”。至于别群蜜蜂能否接受的问题,还得依蜜蜂品种,介入时机,介入方法,以及被介入群内部状况综合判断,才能给出具体答案。
一.直接介入蜂王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一群蜜蜂只能有一只蜂王存在江梁。如果同时有两只蜂王出现,除非母女蜂王之中一只老残或发育不良,在其中一只衰弱死亡之前,能够母女同巢,暂时共同相处一段时间外,正常蜂王之间会相互排斥,相互咬杀。其结果是,要么一只率领其拥戴者分蜂飞逃,要么咬死对方,直到留下一只蜂王为止。
若是人工直接介入蜂王,不论什么蜂种,也不论被介入群内是否有蜂王存在,被咬杀的可能性极大,其死亡率在95%以上江梁。
二.蜜蜂为什么会排斥外来蜂王1.排斥性大小与蜜蜂品种的关系
蜜蜂的排斥性不仅体现在不同品种之间,也体现在同一品种的不同蜂群之间江梁。不同品种的相互排斥,是蜜蜂的遗传性决定的。而相同品种的相互排斥,则是由遗传显示性、蜂王物质(信息素)、蜜蜂臭腺(气味)等不同所决定的。由于意蜂生性温训,辨识能力弱,融合性强,介王难度较小,成功率高。而中蜂生性凶顽,警觉敏感,排它性强,介王难度较高,成功率较低。
2.排斥性大小与蜂王质量的关系
一般来说,处女王行动轻佻、敏捷江梁。加之从发情至出巢交尾,能否顺利交尾和安全归巢具有一定的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即是产卵,倘有5~9天的哺育空窗期。所以,处女王地位并不是很高,介入的处女王并不被蜜蜂待见,蜜蜂接受过程及时间则略有迟缓。而介入的中、青年产卵王,稳重、大方,受卵腺腹压影响,产卵意愿强烈,亲合力好,恰好迎合了蜜蜂传宗接代的急迫意愿,介入后则更易被蜜蜂接纳、接受。而介入的老旧蜂王,其受欢迎程度介乎于处女王与中、青年王之间,接纳、接受程度一般。
3.排斥性大小与介王时机的关系
不论是意蜂还是中蜂,失王2小时左右,全群蜜蜂就能感知江梁。这时的蜜蜂变得失落、敏感、慌恐和慵懒。在2天左右,若巢内有可供选择的幼虫,蜜蜂就会紧急改造王台。若无可供选择的幼虫或时机错过,在1周左右,个别工蜂就开始产卵。如果有备用蜂王介入,必须在介入前2~96小时之前,清除或销毁急造王台或工产蜂、工产卵。否则,无论介入王台还是蜂王,都会被咬毁或咬死。
所以,在失王后的2~96小时内,是介入蜂王的黄金时节江梁。若是大流期,意蜂可直接介入。但中蜂介入时,应先奖饲1小时左右,利用蜜蜂贪婪、忘乎所以的采集习性而放松戒备时再行介入。为保险起见,一般较少直接介入,而是用王笼带数只伴蜂悬挂、贴紧在有蜜的巢脾或梁框上1~2天,待巢内有大量工蜂围绕在王笼周边,有抚摸、亲昵、饲喂或啃咬王笼意欲解救蜂王等行为时,说明该蜂王已被蜜蜂普遍接纳和接受,再将蜂王释放出来即可。
三.总结一般来说,蜜蜂排斥外来蜂王,与蜜蜂的遗传特性、体味、王龄、被介入群内部环境及外界蜜粉源状况等相互关联江梁。刚失王群介王较失王已久群及工产群容易。大流蜜期介王较非流蜜期容易。中、小群介王比强群、大群容易。产卵王介入比停产王、处女王容易。中、青年王介入比老、弱蜂王容易。不论是王台、处女王、新蜂王还是老弱蜂王,直接介入无王群或有王群,都有极大的风险,一般不被接纳、接受,有被随即遭咬毁和咬杀的可能。在处理完蜂群不良状况或原群蜂王之后,应用保护套、保护座或王笼等,让蜜蜂气味混同,建立亲近感或依存感后再放出蜂王,一般都能介王成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