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公孙起,他的名号可不是吹嘘出来,也不是篡改历史伪造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历史上很多帝王一边抹黑秦始皇,一边模仿秦始皇,一直在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秦始皇没有杀过有功大臣,这一点是后世绝大数帝王无法比拟的,因此秦始皇手下名臣武将济济一堂,可谓精英人物皆被秦皇收入囊中。
王绾是秦王政的第一任丞相,原本是丞相吕不韦的书客,后来被吕不韦派去教习秦王政的学业,结果王绾一去不复返,他死命效忠于秦王政公孙起。王绾的执政理想明显跟吕不韦属于一脉,《吕氏春秋》他多有执笔,因此他在为政理念上跟秦始皇不一样。统一天下后,王绾提议郡国并行制度,也就是燕、齐、楚三国的偏远地区派秦始皇诸子或者兄弟去当诸侯王。这个建议秦始皇没有采纳,最终刘邦采纳了王绾的遗策;由此可见王绾是温和改革派,秦始皇是激进改革派。
王绾丞相退休后,丞相一分为二,右丞相是冯去疾公孙起、左丞相是李斯,右丞相名义上高于左丞相。御史大夫冯劫是右丞相冯去疾的儿子,他们是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的后代,是冯唐的祖先。前208年,大将军冯劫、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停建阿房宫及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二世不从,命人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皆自杀而死。
兵家名士尉缭是魏国人公孙起,他在魏国不受用,于是西入秦游说秦王政,嬴政看了他的兵书《尉缭子》后拜他为秦国国尉。水家名士郑国是韩国人,他受韩王安之命入秦行施水工疲秦计,后来嬴政重用他,修成了关中大渠,命名为“郑国渠”,秦王政拜他为秦国大田令。儒家名士淳于越是齐国人,秦国统一天下后,招贤纳士,他成为72博士之一,任仆射,公子扶苏的老师。淳于越要求分封秦国皇族诸子,遭到李斯打击。
秦始皇著名的文臣有李斯、武将有王翦,王贲,蒙毅,蒙恬、李信;李斯后来全族被杀,王翦的孙子王离被项羽击杀、蒙氏被二世族灭公孙起。陇西侯李信善终,汉朝李广、李陵皆是李信之后。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纷争天下。袁绍攻击公孙瓒,袁绍兵多将广,公孙瓒兵败被围,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我们先不回答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兵败被围的公孙瓒,先说一说刘备为什么要派兵救援公孙瓒?
第一,刘备和公孙瓒是同窗好友,他们拜卢植为老师一起在老师的门下求学。由于公孙瓒年纪比刘备大几岁,所以刘备称呼公孙瓒为兄长。
第二,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公孙瓒曾经在危难时帮助过刘备。当刘备走投无路依附公孙瓒时,公孙瓒非常照顾刘备。
既然公孙瓒是刘备的兄长,而且对刘备有恩,那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援兵败被围的公孙瓒呢?
第一:公孙瓒性格残暴。
刘备以仁义著称,而公孙瓒在战争中残害百姓,变得很贪婪,毫无仁义可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二:刘备已经投靠徐州牧陶谦。
居史书记载,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因亲身父亲遇害派兵攻打徐州牧陶谦,于是陶谦求救于青州刺史田楷。田楷与刘备一起前往救援,到徐州后,得到了陶谦的器重,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让他驻军在小沛。
第三:刘备没实力救援公孙瓒。
从刘备做了豫州刺史之后,陶谦病逝,刘备接任了徐州牧,从此就和袁术、吕布矛盾加深,打的不可开交。建安三年(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刘备一直在曹操监控之下,自身难保,又如何去救援公孙瓒呢?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认为刘备不是不想救援这位对自己有恩的老同学,而确实是刘备实力太弱,无法救援。加上公孙瓒自身“恃其才力,不恤百姓”,在外又遭遇了兵强马壮的袁绍,最终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