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浪儿三毛的电影都改编自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漫画作品《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三毛流浪记电影,这两部作品是张乐平的代表作,创作于抗战胜利以后。

三毛流浪记电影:《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是真实存在于上海吗?

张乐平出生于浙江海盐一个书香门第,海盐出过许多大人物,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就是海盐人,与张乐平同乡,至于两人是不是同宗,在此不考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流浪记电影:《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是真实存在于上海吗?

张乐平的父亲秀才出身三毛流浪记电影,民国后当过小学校长;母亲能书善画,张乐平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来自母亲的遗传。张乐平很小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薪水微薄,张乐平不得不辍学去上海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受尽了磨难和屈辱,这段经历后来被张乐平作为素材,《三毛流浪记》中《去当学徒》《分派工作》《小心火烛》等篇章就来自他的这段学徒经历——可以说,流浪儿三毛身上有张乐平自己的影子。

三毛流浪记电影:《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是真实存在于上海吗?

晚年张乐平

后来张乐平在亲戚资助下读了美专三毛流浪记电影,从此进入漫画界。抗战爆发后,张乐平与上海漫画界同仁去前线宣传抗日,辗转沪、浙、苏、湘、桂等多地,知道胜利后才返回上海,继续从事漫画创作。

张乐平早在1935年就曾创作过三毛的漫画,后来由于抗战终止了三毛流浪记电影。1946年,张乐平重新开始创作三毛,这一组作品以《三毛从军记》为名发表在1946年5月12日至10月4日的额《申报》上,1947年出版同名单行本。在《三毛从军记》的自序中,张乐平这样写道:“三毛是十年前的人物,按理十年以后,该已长成一表人才了,但是我现在仍旧画三毛,而且画老样子的三毛,其原因便是我觉得三毛的生活环境,十年之中一成未变。……因此我觉得画不完,写不尽。”

1947年,张乐平又开始了《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这部新作品自1947年6月15日至1948年12

月30日在《大公报》连载,后来结集出版。张乐平创作的三毛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他也由此被誉为“三毛之父”。

可见,三毛这个漫画人物是张乐平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是虚构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现实人物。但是,在三毛身上,却有着许多现实人物的影子,有作者本身,也有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许多流浪儿童。著名报人王芸生在《题三毛流浪记》中说:“三毛不是孤独的,他是多数中国孩子命运的象征,也是多数贫苦善良中国人民的命运象征。”

但是许多读者都认为三毛是一个真实人物,许多人甚至给张乐平寄来自己织的毛背心,希望张乐平给三毛穿上御寒。著名学者和作家夏衍在文章中写道:“一个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人物而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情、喜爱,将他当作真有其事的实在人物一般的关心、传说,甚至有人写信给刊载三毛的报纸,表示愿意出钱出力来帮助解决他的困难,这毫无疑问的是艺术家的成功和荣誉。”

这是张乐平的成功,也是艺术源于生活这个理念的成功。

王龙基

三毛流浪记电影:《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是真实存在于上海吗?

中国

生于1940年

王龙基是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之子,童年时参加赵明和严恭导演的《三毛流浪记》的拍摄,在片中担任主演三毛,当时他年仅8岁,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王龙基也凭借出色表现被评为当时四大国际童星之一。之后又参加了《母亲》、《为孩子祝福》、《两家春》等十余部电影的演出;在宋庆龄先生主办的上海话剧汇演中,在话剧《母亲》、《万家灯火》、《怒吼吧中国》等中扮演角色。1963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后并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进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创作员。后担任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1年荣获上海市儿童少年活动基金会授予的“爱心大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