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是日耳曼人,列宁有鞑靼人血统,托洛茨基是犹太人,斯大林生在格鲁吉亚……他们都不是俄罗斯族,却毕生致力于沙俄/苏联的强盛鞑靼人。
俄罗斯人属东斯拉夫人。早在其祖先到来之前,俄罗斯境内生活着许多部落,包括西部定居的芬兰—乌戈尔人鞑靼人、印欧人,靠打猎、捕鱼为生的日耳曼人,大草原上的塞西亚人(西徐亚人)等。公元前4世纪,斯拉夫人部落迁徙到今天乌克兰和西俄罗斯地区。公元7世纪,他们分成东、西、南三支。9世纪,维京人“受邀”征服今日乌、白和俄西部,控制波罗的海与黑海间的商路,开启860至1240年的留里克王朝,它以基辅为中心,史称基辅罗斯时期。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东斯拉夫人国家的前身,“老大”是起源于莫斯科公国的大俄罗斯,公元988年,基督教(东正教)从君士坦丁堡传入俄罗斯。
公元1238和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汗率蒙古(鞑靼人)铁骑先后征服莫斯科和基辅,诸多罗斯被迫向金帐汗国纳贡鞑靼人。1380年,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顿河岸边战胜鞑靼人,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止于1480年。
1547年鞑靼人,伊万雷帝加冕俄罗斯沙皇(沙皇系“凯撒”之拉丁语转音,当时东正教宣布莫斯科是继拜占庭的“第三罗马”),他先后攻占鞑靼人的喀山与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向西伯利亚殖民,奠定农奴制基础。1613年起沙皇俄国进入为期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据统计,全俄现有194个族群,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78%,他们属东斯拉夫人,其他按类型分为北方土著群体鞑靼人、高加索群体、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各主体民族、欧洲移民群体、来自亚洲的群体、不属以上各类型的群体和宗教方面的少数者7大类。俄语为官方语和通用语言,各自治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俄语属印欧语系的东斯拉夫语支,以33个西里尔字母组成文字,联合国资料显示,俄语为全球第6大流行语言,现有3亿人使用。据全俄民意中心数据,50-53%的俄民众信奉东正教,10%信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
俄族际关系曾被认为以俄罗斯化(苏维埃化)为主旋律,俄罗斯化始于14世纪,通过该进程,俄罗斯人在其控制地区成为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的主导族群,其关键特征是俄罗斯人定居在非俄罗斯人地区,用俄语取代土著语言,土著宗教信仰者受压制并被迫皈依俄罗斯东正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族际关系呈现新特点,以“俄罗斯人的俄罗斯”为诉求的民族主义抬头,他们排斥高加索人、亚洲移民、穆斯林等族群或群体,有相当高的民意支持(2011年支持率为60%),反抗俄罗斯人(化)的族裔民族主义复兴,俄境内曾爆发激烈的车臣战争,北方人和其他小族群掀起以恢复本族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权利运动,一些地区为争夺经济、政治控制权或宗教信仰原因而发生族际冲突,俄罗斯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复兴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特征。
2013年,普京总统指示政府制定至2025年国家民族政策战略,以减少民族矛盾。官方认同学者的“俄罗斯人观”:那些不依赖自己的民族性、并且将自己的民族意识建筑在俄建国千年形成之传统的人,他们属于俄罗斯文化,能说俄语,他们是俄罗斯人;谁来振兴国家,谁就是俄罗斯人。
要看是什么关系,种族上讲不是相同的,文化上和语言上区别也大,但历史上两者之间有政治和军事关系,也有文化、语言融合。此话怎讲呢?东欧的鞑靼族属于突厥人,信伊斯兰教;明朝年间的鞑靼部是蒙古人,现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信藏传佛教。
鞑靼族今天有680多万人,分布在东欧、西亚、中亚约十五个国家。鞑靼族在中国又叫“塔塔尔族”,其实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大部分鞑靼族生活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族有530多万,主要分布在“鞑靼斯坦共和国”(230多万),以及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约100万左右),其余分布在克里米亚等地方。鞑靼斯坦共和国地区的鞑靼族也称“伏尔加鞑靼”,是全球鞑靼族中最大一支,曾经在历史上建立过“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鞑靼族人,也称“喀山鞑靼”或“伏尔加鞑靼”。
原本还有一大支鞑靼族最值得一提,有辉煌的历史, 就是“克里米亚鞑靼”,是克里米亚的主要居民,曾经建立“克里米亚汗国”,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藩属国,充当桥头堡。克里米亚汗国强盛之时,鞑靼骑兵西击波兰,东征莫斯科,经常深入乌克兰和俄罗斯地区掳掠人口为奴,汗国拥有庞大的奴隶贸易市,这是最重要的财政来源。汗国也常派兵进入南俄草原“减丁”,以阻止斯拉夫人来此定居。汗国版图还包括今天乌克兰南端狭长地带,俄罗斯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罗斯托夫州部分地区。
到18世纪80年代,俄罗斯经过六次“俄土战争”,沙皇最终将克里米亚吞并。经过上世纪20至50年代的大肌荒和大流放,克里米亚鞑靼族的人口大幅度萎缩,近二三十年有所恢复,但已经从当地主体民族变成少数民族,只占人口的10%。在克里米亚,俄罗斯族占60%,乌克兰族占24%。
克里米亚鞑靼族。
鞑靼族原本并不生活在东欧和克里米亚,那么是怎么去到那里的呢?1240年,成吉思汗的长子次孙拔都率蒙古军队西征,攻陷基辅后,延续近四百年的“基辅—罗斯”灭亡。拔都折回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开启罗斯诸邦的蒙古统治时代。西征的蒙古大军,主力是突厥语族的鞑靼人,金帐汗国的统治阶层是蒙古贵族,但其治下军民,大部分是鞑靼人。鞑靼人是跟随蒙古西征迁到那里去的,今天有些鞑靼族人的长相也有不同程度的蒙古特征,这是融合的结果。古代俄罗斯的史料中,也称蒙古人为“鞑靼人”,其实是一种误会,他们没搞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
新华社拍摄的照片,中国的塔塔尔族(鞑靼族)男女青年参加一年一度的撒班节。
明朝的鞑靼部,是元朝灭亡后,元朝廷北迁草原形成的东部蒙古集团,也称为“北元”,去掉了帝号,但仍称蒙古大汗,其下还有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阿速等部,明朝称他们为“鞑靼”。与鞑靼相对的还有另一支西部蒙古,明朝称为“瓦剌”。到了明末清初,蒙古演化出了三大集团,鞑靼基本上就是漠南蒙古;瓦剌成为漠西蒙古,也叫“卫拉特蒙古”;漠北蒙古叫“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后来的外蒙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