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百万赚钱的数目恐怕是“千古之谜”杨百万。作为平民出身的股市高手,他现在赚钱多少并不重要。无形资产乃无价之宝,杨百万已经载入中国股市的历史篇章,成为划时代的人物。

杨百万:杨百万炒股这么多年赚了多少钱?

笔者认为界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杨百万,未必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而且,杨百万之后,A股市场没有第二人能够代替他的地位,从而成为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杨百万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

杨百万:杨百万炒股这么多年赚了多少钱?

据称杨百万现在主要收入来自出书和演讲以及销售证券软件杨百万,这些项目依然与股市息息相关,而且他的投资理念以及成功经验,对于今天的投资者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在2017年8月23日杨百万,还在拜读杨百万的新浪博客大作,感受股市高手的操作思路。虽然在新经济时代,杨先生的有些观点难免“过时”,作为投资者可以取其精华。

杨怀定,人称“杨百万”、“股市高手”,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杨百万。在1988年从事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一举成名,后来因投资股市屡战屡胜,赚钱盆满钵满从而摘取了“杨百万”的桂冠。大浪淘沙之下,当时与其同时代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成为“股市不死鸟”。

杨百万的故事被美国《时代杂志》 、《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并在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2000年10月,杨怀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座,走廊上、窗台上都坐满了人,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都派人来现场采访。面对着这中国最高学府的最优秀学子,杨百万激动地向大家回忆了自己从下岗工人到百万富翁的成长历程。

杨百万一年到底不停地奔波于北京、烟台、青岛、汕头……,在全国进行讲学。就凭这一点“待遇”和资格,中国证券市场就无人可及!

杨百万和股民面对面交流

杨百万讲座人气爆棚

首先我对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表示哀悼。

至于他究竟是由于得了什么病而死亡,外人不可能知道,不能妄加猜测。但是现在人在六七十岁,多数人都会得三高基础病,特别是血压高,血糖高。

关于杨百万,因为我企业有一名和他认识,同时期,做同样事的同事,所以我对第一代股民有所了解。

他们大多数在原企业干着最苦最累活,工资收入拿最少的一群人。由于当时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自己应聘和企业招聘,尽管工作苦收入少但是离开企业就没有了工作,没有地方可再找到工作,这一群体大多数人仍安心在本企业本岗位工作。

其中少数人利用休息日,到上海永安公司后称华联商厦门口,因对面商场商品有些需要用外币购买,就出现了炒外币人员,又叫打桩模子,靠买进卖出外币赚取其中差价,在当时国家是不允许的,公安局警察也会抓,所以他们暗暗地偷偷地与警察打游击战在炒外币,当时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而他们冒险一天就可以赚到几十元上百元,这是这一群体赚的第一桶金。

后来国家发行国库券,在有些地区发行每个企业都有指标,买入国库券需三年、五年、十年才能拿回本息。那时第一人们钱少,第二对国库券没有金融概念,所以有不少人会低于国库券面值几十元卖出,由于各地买卖国库券价格不同,里面有差价可赚,于是这一群体又纷纷转战到炒国库券上,当时钱都是现钱,国库券也是现券,他们到各地农村去收购,来回背着大袋子,十分辛苦也危险。但是赚的钱比炒外币更多,这一群体赚了第二桶金。

国家开办了股市,大多数人还不知股市是何物时,这一群体敏锐地发现了股市机会,又从炒国库券转战到炒股票,一开始绝大多数人都赚了很多钱,杨百万当时己有一百万,我同事已有五十万。这一百万不是现在概念的一百万,当时工人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一万元的万元户也很少。

但是这一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性很强,但是文化知识方面水平较低,胆子较大,敢冒险。

进入股市赚钱比炒外币,炒国库券还多,他们就放松了警惕,他们想通过向证券公司借钱透支方法,用杠杆炒股,正好遇到了1993年到1994年股价不停下跌,市值损失在将接近时,证券公司就打电话要求他们到证券公司把股票抛掉还证券公司的钱,在这时期大多数原来炒外币、炒国库券的人把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全亏完了。包括我那曾拥有五十万巨资的同事,我不知杨百万在这场股市大幅下跌时是否全身而退?

不管这一群体功过无何,但是杨怀定是中国第一股民是当之无愧的。

杨百万曾经历过的三千点,现在仍在三千点,而且不是原来意义的三千点,祝杨百万一路走好。愿中国股市早日健康发展,早日与中国经济长期稳中向好基本面相匹配,早日成为中国经济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