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冰搜集整理童谣图片:民歌民谣
儿歌、民歌和民谣充满着地方特色。我们家所在的淮北童谣图片,豫东平原,有它独特的方言,如把月亮称作“月姥娘”:月姥娘,跟我走,你打烧饼,我卖酒。还有与地方密切联系的:“蓖麻叶,包红土,大官来到归德府,小官来到永城县。问你……”归德府是现在的商丘市。所以外地朋友理解起来不太容易。
儿歌、民歌、民谣曾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童谣图片,只要听到或想起就仿佛回到了童年。欢迎天南地北的条友把你们记忆的儿歌民谣留在评论栏里,分享一下快乐。
一
小花猫童谣图片,上学校,
老师讲课他睡觉童谣图片。
左耳听,右耳冒,
你说可笑不可笑?
二
好儿童,在家庭,
帮助大人做事情。
又擦桌,又扫地,
还跟奶奶唱儿戏。
三
小吧狗,上南山,
割荆条,编簿蓝。
编簿蓝,承干饭,
老头吃,老太看。
馋得小孩一头汗!
那个小孩要吃点,
劈头给他一锅铲。
小孩小孩你别哭,
给你买个布朗鼓。
白天摇着玩,
黑了变蚂狐。
四
小蚂蚱呀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五
小板凳啊摞摞,
里头坐个大哥。
大哥出来烧香,
里头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磕头,
里头坐个孙猴。
孙猴出来蹦蹦,
里头坐个豆虫。
豆虫出来爬爬,
里头坐个蛤蟆。
蛤蟆出来孤踪,
一孤踪没了影。
七
小老鼠爬灶台,
偷油吃下不来。
八
鸡咕咕,天明了,
老爷起来喂牛了。
奶奶起来补衣裳,
一补补到牛身上。
九
小白菜,泪汪汪,
三生四岁没了娘。
跟着亲爹还好过,
就怕亲爹娶晚娘。
娶了晚娘三年整,
有个弟弟叫罗成。
弟弟吃稠我喝汤,
白菜终日泪汪汪。
晚娘问:为甚哭?
我说碗底烫疼晃。
十、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十一
蓖麻叶,包红土,
大官来到归德府(现在的商丘市)
小官来到永城县
问你接土你接面
接土打你二百五
接面打你二百半
十二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洋刀,洋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棉袄,棉袄棉,切黄连,黄连苦,切老虎,老虎一瞪眼,七个碟子八个碗。
十三
月姥娘,跟我走,你打烧饼,我卖酒。
你一盅,我一盅,咱俩拜个干弟兄。
按当下的社会居民实际消费状况与人民币的性价比来看,这首儿歌中所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送到民警叔叔手里边……”,这一分钱的价值经过几十年来的辗转,目前最少涨了100倍,应以元为单位最合适,即将歌词里的一分钱改为一元钱。
为什么这么改呢?大概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在当下居民实际消费,这一分钱目前在流通领域其实都不流通了,实际消费就是有其名无其实了,即拿着一分钱来消费无人愿意接收了,当下硬币消费也大概只超市或菜市场在流通,但他们接受的硬币最低消费标准也是以角为单位了,具体到分的钱币己不在接收了,你看他们的物价标明全部是以角以上为单位的,没有再具体到分为单位的价格了!因此分为单位的钱币实际己退出流通领域,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在实际应用中已没有具体的意义了。
二、说句玩笑话,按歌词里描绘的情景,真有那么一位天真烂漫的戴着红领巾的少男或少女娃娃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满头大汗的,充满拾金不昧良好品德的奉献精神,“学刁雷锋做好事”,将一分钱天真的送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时,恐怕是髻察叔叔也一脸的茳然无措,他会接收吗?恐怕他手里反复掂量着这一分钱,嘴里也在喃喃自语:一分钱、一分钱,这一分钱往那儿去化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