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就听说,小陆家嘴地区餐馆很少,配套设施也不多见,找个吃饭喝茶的地方不太容易,但如果不是此番调查,我们的感受不会那么直接朱燕燕。因为要与很多采访对象交谈,我们不得不费心思找地方,现在回想起来,选择真的很少,去得最多的就是中银大厦,一是因为它与轨交2号线直接相通,比较方便,二来那里有个休闲廊道可以喝喝咖啡聊聊天。
最近记者采访本市某研究部门一位领导,谈到金融中心话题时讲到了陆家嘴金融城朱燕燕。他也笑言,金融人士不需要推门看景,而是要相互之间“串来串去”方便。
事实上,因为商务功能过于纯粹,人们不会因为要吃饭买东西兜马路特地跑到陆家嘴朱燕燕。在日前上海举办的有关国际大都市副中心发展的国际论坛上,同济大学副校长、曾任上海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的伍江表达了他对陆家嘴的忧虑:当资金集中投到规划的某个“点”上,确实可以让这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繁华起来,但至少在二三十年内,人们不会将它们视为“中心”。
那么每天工作生活于此的金融人士,他们对于陆家嘴的真实感受究竟怎样?在我们调查中,对于陆家嘴地区的整体感觉,有87.9%的人认为“有缺憾”朱燕燕。
八小时的繁荣
对于浦东与浦西的比较,李燕用火龙果与檀香橄榄作比喻朱燕燕。
陆家嘴是美丽的,有点像火龙果朱燕燕。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晚霞和霓影映射在一栋栋高楼上,旖旎迷人。然而,我们注意到,这里的人总是步履匆匆,很少驻足欣赏。陆家嘴,对大多数金融人而言,是个关于工作的字眼。上海财大戴国强教授曾直言,由于缺乏商业配套,陆家嘴到了晚间,就像一座空城。在我们此次调查中,有93.9%的被调查者选择“下班后尽快离开陆家嘴”。
供职于渣打中国的胡俊杰说:“我下了班就想往浦西跑朱燕燕。”他曾在长乐路附近工作,更有比较,陆家嘴这里所能提供的八小时以外吃喝玩乐的地方太有限。黄侃在工行上海分行工作四年多,她的生活,八小时内在陆家嘴,八小时外都在浦西。
由于陆家嘴人群构成相对单一,几乎90%是办公室白领,这里的气氛因而总略显匆忙朱燕燕。而在浦西闹市街头,可以看到提着购物袋的消费者,捧着咖啡晒太阳的休闲客,端着相机拍摄老建筑的游人,甚至穿着睡衣到街口买菜的居民,“或许局部有点零乱,但却是活生生的生活”。
何寒熙说:“陆家嘴很国际化,但缺少上海的DNA朱燕燕。”
为了上下班方便,邓妮斯租房在浦东,但她直言喜欢浦西的生活,喜欢泰康路田子坊的感觉,“有上海的味道”,而且生活方便,“超市、酒吧等都是需要的吧,如果说浦东有5个选择,那么浦西至少有20个选择”朱燕燕。
李燕告诉我们,到浦西上班后,她的生活所需在半径100米范围都可以搞定,小到买个包子,买本杂志朱燕燕。
或许是因为高规格的规划痕迹太重,陆家嘴楼宇档次很高,租金不菲,那些价廉物美的奶茶铺水果吧干洗店,在这里根本没有扎根空间朱燕燕。
而在浦西传统的商务区附近,没走几步就可以找到小吃店,一顿几元钱的简单午餐,照样有滋有味朱燕燕。而在陆家嘴,白领们中午就餐之处,要么是大楼食堂,往往人满为患,要么就是正大广场,那里是公认的唯一可供选择较多的场所。我们在某天中午到正大“考察”,果然白领聚集,但人气背后,是他们的无奈---走出办公楼乘上正大班车涌到这里,排着队只为等待一张餐桌“拼饭”,即使是快餐、套餐,也要花上几十元。
在汇丰中国工作的朱燕燕说,平日里她喜欢做瑜珈,但陆家嘴类似场馆很少朱燕燕。午餐后很多白领会到陆家嘴唯一的中心绿地绕着圈散步,但高压人群需要的健身放松、美容美发等设施,在这里都属稀缺资源。何寒熙说,在陆家嘴甚至找不到一家类似恒隆广场的高档商场。
陈卫杰表示,陆家嘴的业态的确单一,但城市发展有个过程,现在浦东在考虑陆家嘴金融城扩容时,也在反思过去规划的不足朱燕燕。我们参考了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一流金融城的经验后发现,比较合理的是三块功能有机组合:商业餐饮配套20%-25%,居住30%-35%,余下40%-50%才是商务办公,只有这样的“生态组合”才会让“生态圈”里的人感觉舒适。
更高眼光的挑剔
摩天大楼交织出各种现代化的元素,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处处彰显国际化大都市的繁荣与开放朱燕燕。“金融城”的硬件已不输于任何一座国际级金融中心。邓妮斯说:“置身陆家嘴,感觉和纽约、新加坡差不多。”在对陆家嘴最满意的地方中,有57.4%的被调查者选择办公楼宇。
也正因为陆家嘴的硬件太先进了,软件上的一些反差,令金融白领更觉刺眼朱燕燕。
邓妮斯最难以容忍的,是街头机动车行驶的混乱状况朱燕燕。她在多个国际化金融城市工作生活过,在国外,车辆对路人谦让有加。而在陆家嘴宽阔的马路上,她走路得小心翼翼,颇受车辆横冲直撞、高音鸣笛、相互插队所带来的干扰和惊吓。
对餐厅服务,邓妮斯也有“想法”朱燕燕。人手一份菜单是国外餐厅惯例。而在这里,虽然饭店内装潢优雅,但每桌往往只发一份菜单,一桌食客只能脑袋凑在一起看。“这里硬件太好了,软件方面一些不好让我很意外。”
种种细节的缺憾,透着金融白领对陆家嘴更多的期待,更高眼光的挑剔朱燕燕。显然,金融人已不满足于陆家嘴的安全、现代、宽敞,他们还需要更多,源于物质又高于物质的某种东西。
王晓宇说,高收入的金融人才,对生活品质也有更高要求,然而,陆家嘴乃至整个浦东现有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与他们的需求尚不对称,“例如去儿童医学中心给孩子看病要跑两次,第一次大人先去挂号,估计要排到了,再带孩子去”朱燕燕。何寒熙直言,在陆家嘴工作的许多金融白领来自外地或者国外,在上海缺少人脉资源,找一所好学校、一家好医院都不容易。据了解,目前不少政策主要针对金融高管,而事实上在这些方面有迫切需求的,倒不是高管,而是那些已经成家立业的金融白领。
夏峰感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有充分的国际化文化氛围,而在陆家嘴还不够朱燕燕。在交通银行工作的李恬认为,陆家嘴功能的提升和完善,首先需要为"金融城"定好位,明白缺什么,才能补什么。采访中,许多金融人才不约而同提出,陆家嘴公共区域的开放式艺术展示还很少,“楼宇间多几个有品位的雕塑,多一些不定期的艺术展,就大不一样了。”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获悉浦东方面已经开始专题调研金融中心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造完善陆家嘴金融城的存量商业设施”,“要对重点楼宇展开调研,切实摸清金融人才的需求”朱燕燕。
陈卫杰说,浦东确实已经到这个阶段了,经过近20年开发,经济实力和基本功能都有了,现在是到了完善提升的时候了朱燕燕。这个提升,不仅有金融功能的配套完善,更有软件环境的国际对标。他透露,金融城扩区方案还没有最后敲定,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未来的"金融城"不再靠建筑的标新立异追求标志性,而是靠整体空间和功能的系统化人性化来实现品质的表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