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今天(2020年3月30日)11时40分左右火车脱轨事件,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旅客列车在湖南郴州永兴县境内、京广铁路上发生脱轨侧翻事故,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这位提问的朋友想不通以中国现在铁路系统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火车脱轨事件,应该是对此次事故没有深入了解。
京广铁路最早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其中发生事故的湖南至广州段则是在民国年间(1936年)建成通车的,此后历经多次改扩建,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变成今天的样子火车脱轨事件。
这条线路可谓历史悠久火车脱轨事件,但是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改扩建之后,技术指标虽然跟高铁无法相提并论,但其实也并不低,在2007年完成电气化改造之后,主线行车速度已经达到160km/小时,局部路段甚至可以达到200km/小时,可以说已经是普速铁路中指标最高的线路了,那么为什么还会出此事故呢?
虽然线路指标比较高,但是由于当初选线之时穿越山区,因此也相对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这次事故就是因为当地连续降雨而导致突发滑坡,列车撞上滑坡之后的山体而发生,可以说跟当代中国铁路技术的关系并不大,但是应该跟线路管理有直接的关系,一是相关技术人员没有能够提前发现山体滑坡的迹象,而绝大多数山体滑坡都是有迹可循的,在滑坡前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山体局部裂缝、落石等预兆,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可能不至于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火车脱轨事件;二是线路维护方面不到位,没有及时对沿线存在的一些隐患进行及时处理。
所以这次事故,应该说跟技术水平的关系不是太大,主要还是天灾人祸,管理不到位加上恶劣天气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才是根本原因。
事故已经发生,讨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意义不大了,个人觉得天灾的比重大于人祸吧。
我看了相关的新闻,事故发生前十来分钟的时候,村民过天桥看见了塌方的路段,由于没有带手机,所以回家取手机,然后报警,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几分钟。
村民报警,报的是市警,市警还要转给铁路警察,铁路警察还要确认事故发生的地点,然后才能通知给相关的车站调度员(负责发信号通知司机),这个过程,也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如果事故地点被发现的早一点,或许来得及处理,但是10分钟,不太够。
至于说到村民在天桥上摇动衣服,这个行为看似很有用,实际没有任何意义。铁路沿线信号灯的通过灯光照射显示的最远距离大约为1000米,一个人举着衣服站在天桥上晃动,没有任何光源,再加上天桥都有高栅栏(防止路人掉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仔细辨认,最远也不过是几百米。
同时,现在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快,在列车运行速度超过120公里/时的时候,司机已经不通过沿线信号灯显示控车了,因为做不到一边瞭望地面信号灯一边控车(来不及),而是通过安装在司机室里的车载设备控车,这就好比汽车导航,说如果没有接到临时限速或者停车的命令,车载设备接收到的基本都是常规行车命令,司机根本不会主动减速。要知道,铁路客车无故晚点,也是要被视为行车事故的。
以上为事故发生前的一点分析。
再说事故发生时,司机发现问题后,立刻采取了紧急制动措置。但是司机能够确认塌方点的时候,列车距离塌方点不会超过1公里,可能也就几百米,即使采取了紧急制动,100+公里/时的速度,加上几百吨列车的巨大惯性,灾难性后果是必然的,没有任何幸免的可能。
司机是无法幸免的,现代铁路,凡是司机发现问题,紧急制动后,依然出现事故的,司机一般都躲不掉,算是第一高危。
幸运的是,一般长途普速客运列车,火车头后方第一个车厢都是空调发电车,不是旅客车厢,所以即使起火,对旅客造成的影响也不是特别大,我们通过报道也可以看出来,重伤的人数不多,估计都是机车乘务人员,其他都是轻伤。如果这次事故换成动车组,车头小,全列乘客车厢,那后果会更可怕。
最后总结,虽然我们现在坐火车出行的人很多,但是人们对铁路的运行机制以及控制其实是不了解的,按照公路事故的套路分析铁路事故是分析不了的,铁路事故概率远低于公路,但是发生一次,后果就会比较严重,引起的关注也会比较大。
我是T179次列车倾覆事故处理人员。我认为李海平应该给予奖励,不但地方政府要奖,而且铁路也要奖。
李海平事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事故没有避免,我不是英雄。我不这么认为。理由如下。
一是李海平发现险情后,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千方百计报警。因为他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拨打110。他的程序没错,已经尽到了一个公民发现公共设施危情而所做的义务。
二是报警之后还在现场,见列车开过来,脱下衣服向来车方向拚命晃动呐喊,也是想让司机看到而立即采取停车的措施。可惜,事故没有避免,这不是李海平的错,因为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英雄不问出路。通过这件事情,充分说明李海平是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人,是个爱护公共设施和安全的人,是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是个有困难和险情不逃避的人。这样正能量的人不奖励,就会让人感到心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