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是抗战史上规模最大胡静的儿子,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中日双方投入上百万兵力(中方80多万,日方20多万),打了三个多月。日本海陆空全出动,中方也是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最后中方战败,可是平心而论,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还是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黄维也是一个。

胡静的儿子:黄维在淞沪会战中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陈诚靠着18军起家,而18军在淞沪会战中是大放异彩的,其中下辖的67师师长黄维更是在罗店争夺战中敢打敢耗而一举成名胡静的儿子。多年后,提到淞沪会战,他这样说:

胡静的儿子:黄维在淞沪会战中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我当时担任十八军六十七师师长,在罗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后,手下三个团长,一个战死,两个重伤。师部除了一个电报员,连文书胡静的儿子、炊事员都拿枪上阵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连一个团都凑不上,非常惨烈......

胡静的儿子:黄维在淞沪会战中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一胡静的儿子,黄维接替李树森,成为67师师长。黄维以前是小学教员,后来去了广州,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戎马倥偬的一生也是屡次立功,所以上升很快。他20岁当团长,25岁当旅长,34岁当上了五大王牌之一的18军军长,44岁就在陈诚的举荐下,当上了十二兵团司令。

胡静的儿子:黄维在淞沪会战中有着什么样的表现?

大家都知道,土木系陈诚的政治资本正是18军,18军也是在淞沪会战中声名鹊起的,打得比较好的战役就有罗店争夺战和宝山保卫战,而黄维正是打罗店争夺战的18军67师师长胡静的儿子。

其实原本67师师长是李树森,受伤后才让在德国深造,被提前叫回来的黄维接替他继续打。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书呆子会竭尽全力死耗在罗店,因而也一举成名。

二,罗店争夺战,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罗店争夺战是黄维的成名战,既然是成名战,肯定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黄维靠的是将生死度外的敢打敢耗,硬生生在这里打了一星期,血流成河的罗店成了名副其实的"血肉磨坊"。

在你争我夺的拉锯战中,黄维把能用的人包括文书、炊事员都叫上了,打到最后,67师活着的人还凑不够一个团的兵力,三个团长一个战死,两个重伤。

他在战后受到了嘉奖,不过也落下了书呆子的名号,说他太迂腐,不知道变通,牺牲了一些原本不应该牺牲的人,我倒是觉得他这个精神可嘉。

黄维性格耿直,但是脾气倔强,1975年才被特赦,是最后一批被特赦的人。怎么说了,要是他能够变通一点,估计会提前很多年被放出来了,但是他不太服管教,在狱中还抄写《石灰吟》明志了,出狱后,也是一个顽固的人。

所以很多人才说黄维一辈子都是个书呆子。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