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姜文女儿,除过专业书法家之外,不少各行各业人士都喜欢书法,尤其那些属于公众人物的明星,他们的书法也更被大众关注。其中,著名导演和演员姜文就是书法爱好者之一。
客观公正地说,姜文的书法水平,比起一些三姜文女儿、四流专业书法家并不逊色。
笔者找来几幅他的书法作品图片,细心观看后,发现他行书、草书、篆书都能写两下。完全能得出这样的观点姜文女儿:姜文的书法不是江湖书法,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他是认真临摹过字帖,从字帖中掌握了书写技巧的书法爱好者。
尤其他的行书,行笔潇洒,书法线条流利畅达,体现出一丝灵动的美感和儒雅的气息姜文女儿。在章法和布局上,也体现出松散活泼的特征,完全是从王羲之书法风格中得来的。
但缺点是书法线条的骨力不足姜文女儿,缺乏韧性。但作为一个业余的明星书法家,能写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简单,比一些书协会员的作品还要耐看些。
而他的草书,则是大量临摹“毛体字”后形成的,个人觉得,是他所有书体中水平最高的一种。草书追求整体气韵的流畅,在书写过程中,常常以笔断而意不断,来体现整体气韵,起笔和收笔都是藕断丝连的,但绝不会为了气息连贯而刻意做出这种效果,是书写者提笔时调整章法结构的自然行为。
可以说,姜文的草书没有胡来,一切都在规矩内书写,整体气韵的构建都在草书特征的基本法度里。但他的草书的结构排列还是有不少问题,显得过于拘谨和齐整了一些,没有体现出草书布局的参差不齐的自然美。
至于姜文的篆书,笔者觉得,他还在初级学习阶段,笔画显得随意和稚嫩了一些。
但不可否认的是,姜文的书法灵气,在明星书法家里边,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他能继续勤学苦练下去,没准将来完全可以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名家。
《邪不压正》上映之后,豆瓣的热搜里出现了“一步之遥”,很多人打开这部过去的电影重温,当年没看懂的,四年后是否会有重新发现,这感觉就像周杰伦的粉丝发现新专辑依然不抓耳,又去听上一张专辑一样。
我也重新看了这部140分钟的电影,感受非常不同。当年大家是抱着《让子弹飞2》的期待去看的,但是随着30分钟过去,依然还在跳大腿舞选花魁的戏份让他们失去了耐心,整部电影就突然崩坏掉了。如今有了《邪不压正》的铺垫,这个故事似乎又清晰了起来。
整体上,故事的主视角应该放在武家人身上:武大帅一家是军阀,控制大上海,伍七要洗钱,找到了马走日和项飞田,要把钱花出去。二位找了一些人搞了全球花魁比赛,引出了前任总统完颜。完颜是花魁不假,她一心想嫁给马走日。二位嗑药抽鸦片抽大了,马走日把要嫁给自己的完颜给杀了。这一下全城通缉,通缉的人正是他的哥们项飞田。
上海滩持续在演一出叫《枪毙马走日》的戏。五六一合计,不如来一个一箭三雕,让马走日演自己,名角王上王扮演枪毙者,她也好自己拍电影,枪毙了马走日,大帅也能得到民心。最后大家在一场闹剧结束中,在所有人的期待中,马走日就该死,他是杀人犯,只有五六一心保护他。
这部电影有主线和主旨吗?很多人扯到了政治影射:马走日说自己是满族人,大清亡了自己有一份责任,在《邪不压正》里,他也在说大清亡了,反清复明是大业;大帅似乎在影射张作霖或者袁世凯,大清是在他们手中没了的;大帅和俄罗斯公主结婚,怎么看都是政治婚姻。另外,马走日各个场合都在玩领导演讲,cos民国蒋介石讲话,玩枪,都是性,革命,血和荷尔蒙的隐喻。
但是这些符号和元素都无助于叙事。没有叙事,《一步之遥》有抒情吗?最后风车演讲成了单口相声,开场的花魁大赛是对口相声,依然和抒情也没有太大的故事。你似乎能从字里行间看到隐喻,看到讽刺,看到扭曲变形,以及从《让子弹飞》里继承过来的密集台词,《太阳照常升起》第一部分的神神叨叨。周韵是这种神神叨叨的外化,他把这股气质带到了民国三部曲中。
我在电影的背后看到了这么多位编剧:不多说王朔姜文了,述平是《让子弹飞》的编剧,廖一梅更是京城著名舞台剧编剧。
但是这个长长的名单中,没有人关心要交出一个完整作品的创作初衷。《太阳照常升起》看似混乱混沌,认真看,关于特定时代下感情不牢靠、生活依然继续的感受是清晰的。《一步之遥》是完全的凌乱了。姜文在片中说,如果女人要嫁给你,你一定要答应,不然会出人命。我倾向于这是他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吧。
它不好懂。或者说,懂了它也没什么。姜文并没有想清楚要说什么。想起自己2014年的时候给的短评:没有要表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