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元的时代》这本书看,上世纪20到30年代前期物价基本稳定阮兆祥。
阮玲玉与张达民协议解除同居关系应该是在1933年阮兆祥,按协议阮在两年内,每个月给张100块大洋。那时候上海的100个大洋折合现在多少钱,恐怕不好量化。一般按米价或者肉价折合,也只是个大概。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鲁迅先生1926-1932年间在北师大任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阮兆祥。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工资(毛泽东1918年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的工资是月薪5块大洋)。
中共早期革命家张金保和包惠僧的回忆录中都提到过30年代初上海和武汉的物价阮兆祥。包惠僧自己也在书中提到,只要 3个银元,就可以在旅馆包吃包住1个月。
据《真实的民国》这本书披露阮兆祥:
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20元,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为400元以上。技术工人、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的月收入超过50元,达到小康水平;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1933后阮玲玉每月给张达民100块银元,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颜景祥的师父是梁继祥先生,之后还得到王玉明、李明珠等老师的真传。 颜景祥并没有师兄。 但颜景祥的麾下徒子徒孙上千人,如:现任淄博747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丰刚、现任济南汇宝大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黎明等。 颜景祥是目前中国声望最高的厨师之一,山东鲁菜烹饪界的泰斗,“中华名厨”称号的获得者。他从厨50年,是鲁菜创新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共改良创新鲁菜200余种。在年近古稀之时,他又办起了鲁菜网站,编写了《中华鲁菜》一书。
叶向高在万历、景泰、天启年间三度出任内阁首辅,叶向高不仅为官清廉,处事谨慎,而且也一心要挽救危机四伏、国政日非的明室江山。可惜的是,纵然叶向高心比天高,但所遇到的都是昏庸之主,其抱负始终无法实现。
叶向高是福建省福清人,那里是闽东近海地区。在明代,这片区域倭寇猖獗、海盗频出。叶向高的父亲叶朝荣,是广西养利知州,人到中年一直膝下无子,于是便在老家续娶了一位林氏姑娘为妾。第二年,林氏怀孕,即将要临盆时,刚好赶上海盗登岸抢劫。
当地民众于是纷纷避走逃难,林氏也在难民的队伍之中,跑到中途时动了胎气,仓促之下,只得避到一家民厕中生产。在秽臭难闻的厕所中诞生的婴儿便是叶向高。
林氏在坐月子期间,一直逃亡在路上,曾几次突遇海盗,避入深林,同行的妇女为了自身安全,不惜让怀中啼哭的婴儿窒息死亡,这些难民们也要林氏效仿,林氏执意不肯,最后只得离开人群,一人逃入深山,等到海盗散去之后,林氏已经九死一生,双腿溃烂不能行走,而叶向高也是奄奄一息。
数十年后,叶向高登上了首辅之位,每当他回想起这段往事后,便会潸然泪下,他流泪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的母亲。当母亲去世之后,写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墓志铭,而他自己,依然用着“厕”这个小名,以纪念自己伟大的母亲。
古话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同样在叶向高身上得到应验。万历七年(1579年)叶向高高中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叶向高考中进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任编修,此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
叶向高初入仕途的经历和张居正惊人的相似,万历二十六年,叶向高调回京师任左庶子,这个官职属左春坊,是专门负责太子学习的机构。万历皇帝下诏让叶向高担任太子的老师,用明代官方语言来说就是“充皇子侍班”。
万历三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万历皇帝发了一道诏旨,任命退休在家的原礼部尚书于慎行、礼部侍郎李廷机、南京吏部右侍郎叶向高三人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同时,万历皇帝还将退休多年的大学士王锡爵任命为首辅。
不过王锡爵坚决推辞不到任,于慎行勉强到任,但已病得下不了床,到了京城一个月就死于家中。李廷机一上任便受到言官的猛烈攻击,这样内阁的重担,实际上落到了叶向高的肩上。
叶向高之所以被万历皇帝选入内阁,第一是他的学问,第二是因为他一直远离权力中心,没有树敌结怨,任用他各派力量都能接受。但是在万历的心中,他所希望的内阁首辅并不是像张居正那样精明强干励精图治的干臣,而是用来维持朝廷即将要败坏的局面,在后万历时代,首辅这个位置上,注定不可能再产生政治强人。
叶向高即使再有理想,在万历皇帝的消极怠政下也无用武之地 ,他所能做的只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在万般无奈之下,叶向高心灰意冷,辞官回乡。光宗登基后,召回了这位印象颇好的老师,让他还朝,只是光宗的诏书还没到叶向高手中,便匆匆去世。
熹宗接任后,仍按父皇的意愿,促使叶向高还朝,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叶向高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北京,再次担任首辅。
虽然叶向高在担任首辅期间,遇到了重重阻力,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是和魏忠贤周旋,这些天启朝的内阁和宦官之间的争斗暂时不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叶向高登上首辅之位三个月后,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给张居正彻底平反。
天启八年,叶向高在家乡病逝,享年六十九岁,我们用“孤臣白发三千丈”来形容这位三朝首辅叶向高的一生,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