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并做了研究我在研究古典音乐的时候,系统性的从最开始、最源头去读相关的书籍和传记,研究最开始的音乐家、作曲家,听他们的作品潘德列茨基去世。时间大概是十七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大概250-300年的时间。我从巴赫开始听,听到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然后到韦伯、比才、舒伯特、瓦格纳、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等,一直听,一直听,明显感觉,越往后的作品越不如前面的作品优秀。

潘德列茨基去世:为什么现代音乐少有能媲美古典音乐的作品?

潘德列茨基去世:为什么现代音乐少有能媲美古典音乐的作品?

很显然的是,后期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等他们的作品也非常优秀,至少比现代音乐要优美的多。但他们的音乐作品再去和更早期的巴赫等等的音乐相比,就发现还是低了一个档次。2、为什么潘德列茨基去世?我也很好奇,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我的观点是,这是因为巴赫他们开创了古典音乐、甚至现代音乐的整个浪潮,他们在300年前的时候,就建立起了整个大的音乐体系。以至于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逃离出这个框架和体系中,越往后的人创作的作品只能是吸收前人的经验,而没有办法跳出这个圈圈。

潘德列茨基去世:为什么现代音乐少有能媲美古典音乐的作品?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音乐很少有与古典音乐相互媲美的作品的重要原因潘德列茨基去世。就好比嚼口香糖一样,越往后的人嚼的口香糖都是前人嚼过的,那肯定没有意思,除非换一个全新的口香糖,才有口味。但从现代音乐的发展来看,目前还没有出现这么一个人,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口香糖”。3、那又是为什么?难道现代就没有优秀的音乐家了么?我想,答案肯定是有的,只不过音乐是附庸于社会、文化而产生和演变的,当前的社会变革已经远远超过了古典音乐时期的社会文化变革,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如果能立足于当下社会的发展进行音乐创作,就一定会取得流传百世的经典作品。

我是千城潘德列茨基去世,梦想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

我们知道潘德列茨基去世,小于半音的音程被称为微分音乐(miCrOtOhe),即1/4,1/6,1/8,甚至更小。微分音乐是上世纪20年代(1920年后)兴起的一种音乐。在微分音乐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是美国作曲家帕奇,他的代表作品是〈复仇女神的迷惘〉。〇〇微分音乐兴起后也有起伏,总体来看现在还没有成为主流,在我国使用的也不多!我虽是作曲的,但对这种音乐兴趣不大!再过二百年能否风行而成为主流,看现在的趋势我认为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