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驴得水影评。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这些仅仅是一些简介,真正的内涵有几个人懂?
根据话剧改编的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剧情给人感觉很是熟悉,身边常有耳闻。四位不甘清苦驴得水影评、想给山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条件的老师,为了争取教育局多拨款,活生生捏造出一位“驴得水”的老师。又逢一位国际友人想资助教育学家,教育局便派人围着老外的腰包制定计划,物色人选。联系后面的剧情,不禁联想到《儿子的大玩偶》中有一段万仁导的《苹果的滋味》,几个穷苦孩子的父亲不幸被美国将军的汽车撞伤,老美打算弥补过错,补贴给他们不菲的金额,还带一个孩子去了美国留学,哀事变喜事。只是不同于这个故事,在这里老美的资助,被教育局各部门扣下了三分之二,这个差异想想很有意思。跟不少摇着喜剧幌子的电影一样,《驴得水》把取乐精神的观众“骗”进影院,随后又自觉地延伸分解出许多喜剧的悲剧因子。大喜大悲两相照,笑过之后又需偿还以悲。但最后观众看到的其实只剩一团阴云弥漫,先前的喜乐也被无情碾碎。《驴得水》就是这样一类电影,前段在笑,后又哀的掉泪。
电影很明显前后也在剧情发展中分割成了两个部分驴得水影评,以女教师一曼令人讶异的“睡服”为界,围绕两次特派员造访学校。第一次特派员盘算的利益秘密隐藏,只有荒诞的、反讽的喜剧元素。围绕着老师们的是一段段荤腥的调侃,能搔到观众胳肢窝,效果是自然的。后半段虽语言和情节上仍有不少讨观众发笑之处,但一些人的善良被利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人物丑陋的嘴脸毕现,他们在被迫促成一个更大的骗局,还能笑出来的是浮在故事之外的观众。《驴得水》惊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后半部分观众若是试图读出影片的隐喻,就再也笑不出来,而是一点点沉下去。电影设置年份还故意定在1942年,国民党执政时期,这自然是为了避免审查的刁难,把有着污点的教师形象和贪腐的官员规划到旧世界,为结尾绝望的孙佳奔赴延安“新世界”做准备。意识到这一点,这个故事所指的就不仅仅是对人性丑恶的揭露,利益的贪食,更无关教育,而是中国历史微观的演义。
如果我是电影《驴得水》中的周铁男驴得水影评,请朝我的脑袋开一枪吧,请不偏不倚,朝着我的眉心正中间开一枪吧。
当电影演到最后驴得水影评,所有的冲突和矛盾越发荒诞,黑色幽默的味道铺面而来,那个一开始一身正气的周铁男,丢失了咆哮的勇气,因忌惮强权的淫威跪倒在地,一遍一遍的求饶着不要杀他的模样,贪生怕死的模样活像条狗,深深的击碎了观众的心。
我宁愿他不敌强权而真正倒在了那一响枪声之下,也不要看到他为了苟活而将自己曾经信奉的正义全盘否定抛诸脑后。
就像周铁男这个人物戏剧性的变化一样,电影《驴得水》中几乎所有角色都经历了变化,尤以小铜匠最为显著,起初他没有文化、也淳朴无能也有点小势利,最后却变成最是贪得无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吕老师”。

校长孙恒海和裴魁山
《驴得水》就是一出精心编排的荒诞喜剧,折射出来关于知识分子以及教育系统的讽刺,令人不寒而栗。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间,悲天悯人的校长孙恒海带着自己门生周铁男、裴魁山、张一曼以及自己的女儿孙佳来到西北的农村里做教育事业,为了多骗一些薪水,他们把一头驴上报成一个叫做“吕得水”的老师,以此来骗工资,结果上头委派了一名特派员来做检查,为了事情不败露,几人一合计,找了个一字不识的铜匠去假扮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吕老师。
电影的前半段充满了欢乐,电影利用这种身份错位,以及张一曼这个有着独立性意识的女老师角色,闹了不少笑话,也抖了不少黄色机灵。
然而剧情却在后半段急转直下,前面有多好笑,后面就有多绝望。错位的“吕老师”骗过了特派员,然而也留下了隐患,为了演戏骗过美国大慈善家的来访,几位老师和特派员之间闹得鸡飞狗跳,因为共同的利益,他们时而捆绑在一起,因为各自的矛盾,他们又瞬间对立。
故事对几位老师的刻画不可谓不是入木三分,电影里这所名为“三民小学”的学校,至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一个学生,他们挂在口上的教育实验教育理想就像是一个笑话一般,大多数情况下的行为,也不过是一种利益驱使,为了多分一杯羹,他们可以谎报“吕老师”,为了瞒过去,可以找人顶替“吕老师”,为了骗美国人的钱,他们也愿意将计就计,为了瞒天过海,在关键时刻,甚至不惜把张一曼推向火坑。他们手把手的将一个铜匠教成了一个恶棍,自己也在一个谎言填补另一个谎言中各自暴露,自私、贪婪、仇恨、懦弱,可笑的是电影的最后,一切都以崩塌,他们却仍旧愿意欺骗自己,仍然以为自己心中残存着那些理想主义般的教育梦想。

铜匠前后判若两人
在这部电影中,你能时刻看到各种人之恶和人之劣根性。铜匠的性格巨变,周铁男的苟且求生、裴魁山的因爱生恨,无不显露着人性崩盘和理想、爱情的倾塌。
如果我是电影《驴得水》中的孙恒海、裴魁山、铜匠、特派员,请朝我的脑袋开一枪吧。
最让人扼腕叹息的,则是张一曼这个角色的自我毁灭,她有着领先于整个时代的性自由意识,她想睡谁就睡谁,不想睡谁就不睡,她追求独立,她不愿意属于任何人,对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她说她就喜欢过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女性,即使在时下的年代,依然会被贴上“荡妇”、“婊子”的标签,何况彼时,注定是不会被真正接纳的,电影的后半段,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悲情性,连续被两个不能得到自己的男性当众辱骂,被撕碎,当她被剪去一头长发,慌张的样子像极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少妇玛琳娜。
她后来或许疯了,又或许彻底绝望了。这个角色在电影里是充满光芒的,尽管演员本身并非倾国倾城,然而她的一颦一笑都是美的,这样让最终她投向自己的那一声枪击,显得无比的有力量,击碎了观众的心脏。
如果我是《驴得水》中的张一曼,请给我的脑袋来一枪吧,在一开始的时候给我一枪,就让我停在最好的时刻。

《驴得水》海报: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电影《驴得水》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舞台剧,电影同样也非常的舞台剧化,故事基本都是台词驱动,演员们的站位,声嘶力竭的表演方式,无一不流露着多年舞台剧表演的痕迹。但剧本的精湛,整个故事的精彩程度,是2016年任何一部国产片都所不能企及的。
在这里,我郑重的向大家推荐这部《驴得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