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并未遭灭门之祸,其后人在唐朝时还是开国功勋,蜀汉大臣也并非都得以善终,张翼等主战派武将也都被杀刘璇个人资料。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事迹。
自古叛将难回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刘璇个人资料、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诸葛亮
姜伯约刘璇个人资料,是被诸葛亮赞为凉州上士的人物,在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还是身为魏将的。姜维之父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但在平叛羌戎叛乱的时候战死,姜维也是承父遗志受命为天水郡参军,是一名实打实的魏国将领。
建兴六年的时候,诸葛亮军出祁山北伐魏国,当时姜维刘璇个人资料、梁绪、尹赏、梁虔跟随天水太守马遵巡查各地军政情况。马遵得报蜀军将至后,很多县城都已归降蜀军,此时魏军人心不定,互相猜疑,马遵也对手下这帮人产生疑心,于是只跟郭淮一起逃往上邽。等姜维等回城时城门已闭,并戒严不准姜维入城,姜维只得率领部曲前往冀县,但冀县的情况也一样,姜维还是入不了城,在此种情境下,姜维只能投降了诸葛亮。
姜维身为魏将却被魏国猜疑并抛弃,至此姜维就像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心中的怨恨当然会成为日后频繁北伐的动力刘璇个人资料。在蜀国的姜维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在建兴十二年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护大军撤回成都,被刘禅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这种待遇是曾经的敌国给的,相比于魏国的抛弃,更激发了姜维对于兴汉的志向。
在与大将军费祎共事的时期,姜维就不断的向魏国雍州、凉州等地的羌人胡人联系,并成功策反多地羌人投蜀,并在陇右战场,大胜郭淮和夏侯霸,迁徙了大量人口入蜀。但由于费祎的阻碍,姜维在此期间也只是小打小闹,真正全面北伐魏国的时期是在费祎被刺杀以后。
自延熙十六年到景耀五年这十年间,姜维一共发动了六次大规模北伐行动,不断骚扰魏国边境,魏国的战略重点虽是蜀国,但西线的姜维对于魏国来说就像苍蝇一样,赶走了没一阵又来了,集中精力打又不划算。直到景耀六年,司马昭才决定彻底解决蜀国这块“狗皮膏药”。于是下令五路大军伐蜀,最终逼的刘禅投降。
心归蜀汉不归魏刘禅投降之际,姜维还在率军驰援成都的路上,此时的姜维已经知道了诸葛瞻战死,成都北面屏障已破,于是领军走西南,意图进入建宁勤王固守,奈何刘禅并未做过多抵抗就投降了邓艾。此时的姜维还是对蜀国抱有一线希望的,论国家情怀,姜维在蜀汉官至大将军,在魏国只是一名弃将,因此在危难关头,姜维即使为国捐躯也要誓死守卫成都安全的。
“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钟会当姜维遵刘禅昭命投降钟会后,姜维看到了钟会的野心异志,因此想通过钟会重振蜀国。钟会也欣赏姜维的能力,与姜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姜维也是将最后的复国希望放在了钟会身上,策动钟会谋害魏国将领甚至涉及邓艾,并谋划占取成都,重领益州,无奈事情败露,姜维也被乱军砍死。这种结果表明了姜维一心为蜀汉着想,虽已降魏,但人在曹营心在汉。魏将见其谋反之举,当然不能久留之,并且在其谋害魏国将领中,军中威望颇高的邓艾受到牵连,军中将士对于姜维之恨已深入骨髓,乱刀砍死,并诛杀其妻子才能解心头之痕。
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高官如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欲正、殿中督张通等都被司马昭封为了列侯,而姜维却以复国之谋败露被乱军砍死,祸及全家,这是国士令人尊敬的归宿,以君子论道的文臣在与刘禅享受着歌舞美酒之时,姜维依旧想着复国大计,此对比间,那些文臣也就如行尸走肉一般。
据《旧唐书》记载,姜维后裔姜宝谊,是唐高祖李渊帐下将领,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在与宋金刚作战被俘,因不屈服而被处死,被李渊追赠左卫大将军。其子姜恪在唐高宗时期因战功显赫官至左相,将门之后依旧活跃在历史中,也算是国士无双后继有人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