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庞统都是饱读兵书,带过兵,打过战的凤雏是谁。我一没读过兵书,最多看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不求甚解。二没见过战争,更别提排兵布阵了。从军事角度去讨论这两人战略战术的水平高低,那肯定是不靠谱的,没有说服力的。
我觉得诸葛亮比庞统更适合领军打仗凤雏是谁。没有什么比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庞统战死这个结果谁也改变不了。无论怎么把庞统吹上天,但是他战死了,还是在顺风局中。
庞统进军围攻雒城,明显是个顺风局,没什么压力的凤雏是谁。庞统不知道怎么就让自己中流矢死了。纵观中华历史,有哪个统帅死的这么窝囊的。即使是赵括,也是被困后迫不得已突围战死的。项羽垓下被围,兵败自杀。庞统作为军事中郎将,不利用自己的长处在后面运筹帷幄,偏偏无视自己的短处去做前锋,冲锋陷阵,这个结果就反映出了庞统军事上的重大缺陷。作为领军的将领,即使理论水平再高,上了战场连自己都保不住,怎么打胜仗?
诸葛亮刚开始跟随刘备时凤雏是谁,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战略上,外交上,后面刘备打汉中,他的能力又体现在治理百姓,搞后勤上,为前线提供粮草,援兵。在这些方面上,诸葛亮表现的太突出,在加上后面北伐屡次失败,让人忽略了他的军事才能,觉得他的军事能力是吹出来的。
诸葛亮从带着张飞凤雏是谁,赵云攻城拔地,很顺利的就杀进四川,军事上算是正式出道,而且进展顺利,难道不是军事能力的体现?再后来率兵平孟获之乱,这些顺风局诸葛亮都是轻轻松松的就搞定了。在益州准备了几年,诸葛亮就开是北伐,打起了逆风局。敢打逆风局的人从古至今都没有多少人,刘秀的昆阳之战,谢安的淝水之战,周瑜的赤壁之战,那都不是他们想打,是迫不得已,不得不打。就算如今我们玩王者荣耀,有很多人只要逆风了,就会想着投降,连继续打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面对残酷的战争,打输是要死人亡国的。诸葛亮打逆风局,虽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但他从始至终都能保全部队,保全自己,这一点就比庞统强很多。就算是司马懿也不敢与他正面交锋。
即使是关羽,刘备这样常年打仗的军事统帅,也遭遇了丢荆州和夷陵大败。诸葛亮多次北伐,也未遭此灭顶大败。诸葛亮最厉害的地方就是看锅下米,国力不行,就只能稳扎稳打,宁愿不胜,也不能遭遇大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一生用兵谨慎,不用奇谋。这不是他军事能力不行,实在是蜀国实力不允许。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的才能再大,没有他适合的环境条件,他也是很难发挥出自己绝世的才能的。因此,《三国演义》中虽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刘备后来两人俱得,却最终没能恢汉室,也是有不得其时的原因的。
刘备起事,家底寒薄。刘备虽也很早参加了镇压黄巾的起义,也立了一些战功,但因自己是织席编履出身,没有什么官宦世家背景,也只能做一些不起眼的县丞、县尉、县令一类的小官,又因自己不会迎上,弄到最后只能弃官远走,去寄居他人帐下效力。因身边没有真正出谋划策之人,虽然刘备曾经做了徐州牧的大官,也没能守住,最终只好又逃奔寄居刘表处。在新野小县,经高人指点,刘备才知自己是因身边缺少运筹帷幄的大谋士所致,于是才有了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后来又招徕了凤雏庞统。但是,这时天下格局已基本确定,曹操统一稳定了北方,孙权已历三世坐稳了江东,留给刘备的发展机会已是不多了。刘备取得蜀地后没有把握好形势。刘备在借荆州,取益州,得汉中后,势力几乎可与曹魏、孙吴抗衡,但随后因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刘备征伐东吴的夷陵惨败,让蜀汉一下子成了三国实力最弱的一国。蜀汉偏居西南,国力太薄弱。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占其九,孙吴有其三,蜀汉仅居其一。曹魏有人口400多万,军队40万,孙吴有人口200多万,军队20余万,而蜀汉人口不足百万,军队不足十万。成都平原虽土地肥沃,但很是狭小,远不能与中原及长江中下游相比的。如此地小人少,物产有限,又处偏僻之地,让蜀汉完全没了对抗曹魏、孙吴任一国的国力。蜀汉人才缺乏。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又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蜀汉地处偏僻,人口稀少,受教化程度远远不能和地处中原的曹魏相比,也不能和富庶的江东相匹。汉中之战、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让蜀汉损失了很多人才,就是凤雏庞统也早在进攻益州的雒城时,中流箭而死,生命短暂,才能未及充分发挥,就陨命落凤坡,最后也就只剩下卧龙诸葛亮为蜀汉奔命了。
也许吧,“伏龙、凤雏,两者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为推荐后进的一句门面话,诸葛亮、庞统或许并没有像他说那样大的才能,但人才也需要水火既济,风云际会,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才能创下永留青史的业绩。因此,当司马徽得知刘备要请卧龙出山时,就感叹道:“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奈何,奈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