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记载于《吴越春秋》“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歪歪鱼: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

歪歪鱼:皇帝赏赐了半条鱼,15岁的胜玉公主为何直接自杀?

图为吴王阖闾时期建造的阖闾城遗址歪歪鱼。

歪歪鱼:皇帝赏赐了半条鱼,15岁的胜玉公主为何直接自杀?

意思是吴王阖闾与妻子女儿一块儿吃饭歪歪鱼,桌上商量着怎么攻打楚国的事儿,然后阖闾把还剩的半条鱼给女儿滕玉,闺女觉得吃剩的半条鱼是在羞辱自己,于是自杀了。

歪歪鱼:皇帝赏赐了半条鱼,15岁的胜玉公主为何直接自杀?

歪歪鱼:皇帝赏赐了半条鱼,15岁的胜玉公主为何直接自杀?

回答这个问题前歪歪鱼,先解释几点,这里的滕玉,也叫胜玉,是春秋时期吴国君主阖闾的女儿,我们熟悉的吴王夫差,和胜玉是兄妹关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是胜玉的嫂子,还有那时候是周天子家天下,各诸侯国只称王,当年周文王的伯父这一支后裔封在吴国,称皇帝是秦始皇以后的事情了。

歪歪鱼:皇帝赏赐了半条鱼,15岁的胜玉公主为何直接自杀?

吴国势力范围歪歪鱼。

这个事儿其实挺郁闷的,世人几千年摸不着头脑,虽说胜玉这小姑娘只有15岁,再怎么也不至于父亲给半条鱼就怄气,拔剑自刎了,这也太玻璃心了吧,史料上也并未说明胜玉为什么突如其来就自杀的原因。

阖闾墓,水池之下。

不过前面《吴越春秋》里有说道“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意思是吃饭时,正在讨论怎么讨伐楚国的事,后来的史料我们知道,吴王阖闾强兵兴国,手底下又有伍子胥和孙武两个大名鼎鼎的军事将才,大举讨伐楚国,还打下都城郢都,最后在秦国干涉下才退兵。

孙武,兵学鼻祖,率吴军大败楚军,几近覆亡楚国。

那两国打仗的大事和小姑娘有关系吗?个人有个大胆的猜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拉帮结盟,联姻是最常用的方法,前面讲的吴国打楚国,秦国来帮忙,不就是秦国和楚国是坚定的联姻盟友么,而当时吴国偏居东南,对手有越国和楚国,但以吴国实力不能两面出击,只能联一方打一方,所以很有可能胜玉的母亲是楚国人,阖闾打楚国违背了吴楚联姻盟约,胜玉帮母亲讲话,与父亲闹翻,又见端来半条鱼以示羞辱,结果抹脖子了。

西周时期的周文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他鼓励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并且要求那些有本领的人帮助他去讨伐那无道的商纣王,以扩大和加强他的周部落。

一天,周文王准备出去打猎。他每次出门前都要进行占卜,看看出去是不是吉利。这次太卜占卜完后告诉他:“你这次出去,捕获的不是龙,不是熊,而是能帮助你的贤人。”

周文王将信将疑地出了门,和他同去的有他的近臣,左右卫士,前呼后拥,一大群人。那天打猎他可是满载而归,大家都高高兴兴,一路上有说有笑,周文王心里也特别地轻松。

他们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人,那是一位白发老者,只见他戴着个斗笠,腰杆挺直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旁边人声鼎沸,他好像全不在乎,照样横着一根钓鱼竿,将一个直的鱼钩悬在水上钓鱼。周文王手下的人觉得很好奇,直的钩子怎么能钓到鱼呢?而周文王心中突然想到临行之前那位太卜的话,这位老人能在如此喧闹的环境中泰然自若,该不会就是那位能帮助他的高人吧。

于是周文王就停下车子,走到了老人面前,深深地向老人行了一个礼,老人把身子欠了欠,算是还了礼。周文王就和他攀谈起来,哪知这一谈,令周文王大为吃惊,在如此人迹罕至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位老人,谈吐不凡,满腹韬略。

这位老人叫姜尚,字子牙,他的祖先封地在吕,所以他又叫吕尚,后来民间称他为姜太公。

这姜尚年幼时家道中落,沦为平民,但是他才气过人,从小就十分好学,长大后更是足智多谋。只是由于他家境贫寒,所以无人用他,他空怀一身本领而没有施展的地方。

后来他到处游荡,曾经在商朝的朝歌干过屠牛的生意,在孟津这地方开过招待四方宾客的饭铺。就这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直到他70多岁。

后来他听说周文王是一个广招天下有才之人的人,就来到渭水边钓鱼,静坐观望,以等待遇见周文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