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有此一问谢雅而,一定是听了语文老师讲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谢雅而,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谢雅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谢雅而。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谢雅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雅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谢雅而。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谢雅而。
这是李白从长安被“赠金放还”,流浪宣州、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为在朝廷任校书郎的叔叔李云摆酒饯行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谢雅而。
那么“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称赞叔叔李云的文章和自己的才情,一种客套和自夸谢雅而。“蓬莱”是指东汉藏书阁,“建安骨”是指建安七子的诗文那种刚健遒劲的风格,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叔叔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样刚健有力,而我的诗文呢则像汉唐之间的谢朓一样清新秀丽。
为何李白在这里提到“小谢”谢朓?
因为他为叔叔摆酒践行的地方就是宣州为了纪念当年地方长官谢朓的“谢朓楼”谢雅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名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了谢雅而。李白在写诗的时候结合当时的环境一气呵成,一笔挥就,不但成就了谢朓楼,也把谢朓推到了我们面前。他做这事多了,汪伦不也是么。
但是凭这个就说李白和汪伦真的感情如何深厚?只怕不见得谢雅而。同理,李白可能很喜欢谢朓、庾信、鲍照,但是要凭一首诗就确定他崇拜,倒也不一定。
那么谢雅而,谢朓的诗风到底如何,能让李白另眼相看?
谢朓,字玄晖,出身“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家,名门大族,忠心事主谢雅而。他娶了另外一个大家王家的女子,岳父为南齐名将王敬则。齐明帝萧鸾即位后,王敬则位高权重被萧鸾猜忌。谢朓在王敬则拉拢他的时候揭发了岳父的叛乱之举,王敬则全家灭门。谢朓升官至尚书吏部郎,却家也不敢回,怕被老婆砍死。五年后在始安王萧遥光谋反中,因为拒绝同谋被诬陷,死在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是山水诗代表人物谢雅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了玄学。出现了“玄言诗”,朝纲混乱,文人兴趣在于游览名山求仙问道,就出现了“游仙诗”。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雅而。但是他们的山水田园诗都还有游仙诗和玄言诗的特征。我们看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谢雅而。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谢雅而。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谢雅而。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谢雅而。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雅而。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谢雅而。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谢雅而。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谢雅而。
前面写景非常细致,从每个角度细写看到的景色,“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写景的佳句谢雅而。最后四句给你讲点大道理:忧虑的东西少了自然觉得没有烦心事,心情畅快就会觉得很顺心。送给希望保养身体的人上面这些话,希望他们能用这个方法来养生。这就是玄言诗的套路。
陶渊明的写景是疏离、淡泊的,你是你,我是我,咱们相安无事,两生欢喜谢雅而。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是玄言诗说理的样子谢雅而。这是魏晋时代玄学在诗人的作品中打下的烙印。
而谢朓,跳出了这一点,为后来的唐诗做好了由山水直入抒情的基础谢雅而。我们看他的一首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雅而。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谢雅而。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雅而。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雅而。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谢雅而。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谢雅而。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雅而。
谢朓外放做官,登山回望京城所看到的景色:“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多漂亮的句子啊谢雅而。谢朓诗的结尾“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诗人直接抒情,抒发自己的感情,你们自己去体会。 山水诗就此成为纯粹的写景、抒情的诗,脱离了玄言诗、游仙诗的格式,并在盛唐诗坛上占有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这一小点变化,于诗词变革、于山水诗派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谢雅而。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创者,谢朓是山水诗的成就者谢雅而。谢朓的诗,比谢灵运更加清新秀丽。我们对比上面两人的诗,就会发现谢灵运的写景,都是小景致。而谢朓的视野更加开阔宏大,写的不是景致,而是景观,更加符合后来的大唐意象。
所以,谢朓对唐诗山水诗派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庾信、鲍照一样得到李白的喜爱和尊重也是正常的谢雅而。
咱们可不是瞎分析谢雅而,你以为诗仙凭空说“中间小谢又清发”?他怎么不说“大谢又清发”?
当然了,也许单单只是因为在谢朓楼喝酒罢了谢雅而。谁知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