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与父亲登记结婚 荒唐的背后暴露啥?
【核心提示】成华区的林丽(化名)想把父亲的户口从老家迁到成都父亲婆婆登记结婚,再办理成都的社保;由于父母二人并未达到老人投靠子女入户的条件,林丽作出了一个荒唐的决定:与自己的亲生父亲登记结婚!然而,在民政局拿到结婚证的她却并未如愿,按规定,他的父亲还是不能取得成都户口,也无法购买成都的社保。
(02月15日《成都商报》)
人生在世,不到山穷水尽,绝对不会出此下策,做出如此荒唐之事,可现实的无情也会让人走极端。这不,昨日网上一篇《荒唐决定:女儿为给父亲办理户口与其登记结婚》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难道做女儿的不知道与父亲登记结婚要背负多大的社会压力,难道做父亲的不知道如此做法会让女儿背负一世的骂名?看来,这对父女登记结婚的荒唐决定,背后还是暴露了许多的辛酸和无奈。
那么,是什么样的辛酸和无奈让他们做出如此决定?据报道,30多岁的林丽(化名)住在成华区,并取得了当地的户口,离婚后独自居住。
去年,住在老家的父亲生病,花费了大笔钱。想到为了节省今后的医药费,林丽决定将父亲的户口迁到成都,并为父亲办理成都的社保。今年年初,父女俩在民政局成功办理了结婚证。本以为父女俩“真结婚”后,就可以顺利为父亲办下成都户口;然而,当林丽来到当地派出所办理时却傻了眼。
按照规定,即便他们是夫妻关系,依然不能为父亲办理成都户口。
看到这里,你一定知道了,这是在荒唐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演绎出的荒唐闹剧。女儿为了给父亲为理一张城里人的社保卡,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实属无奈之举。也就是说,女儿与父亲登记结婚是假,为父亲老有所养是真,很值得大家同情的!按说现在农村乡镇也为农民办理了各种保险,但由于制度的执行城乡差距很大,于是一些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以至于绞尽脑汁想混水摸鱼。
这能怪他们出此下策?恐怕还是保障的新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空子可钻。
可以说,正是这不合理的社保制度造就了中国社会的悲哀!大家知道,“社会保障,是社会(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等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公民生活权利的一种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对这样的保障寄予厚望。那么,这项制度的实施为何因城乡户口而不同?
众所周知,户籍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人口管理办法之一,基本功能是证明公民身份、提供人口资料和方便社会治安管理。
从行政法角度来说,户口登记是一种行政确认,只是确认公民的合法性。而我国现行的户口登记制度,却成了一种行政许可和施舍。我们从各地户籍管理制度和政策上看到的却是,它成了一些人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凭证,这正常吗?这种局面的出现,与目前改革深化的问题格格不入,如果得不到有效调整,势必导致“蝴蝶”效应,加剧社会不公。
毋庸置疑,一张小小的社保卡,凸显出的是户籍制度背后的辛酸和无奈!也就是说,现行的户籍制度不除,这荒唐戏码还会以不同的方式不断上演。必须废除户籍制度,还公民自由迁徙权,同时各地政府公共服务意识要全国统一,才能杜绝这荒唐闹剧的重演。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只有改善我们的社会阶层结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否则,如若继续让户籍制度制造社会阶层不同,所带来的社会福利不一样,只能加剧人们的愤恨与不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