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是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明德皇后,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继位后进行领土扩张,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让漳州、泉州,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开始重文轻武,他在任期上还是有很大的作为的。
赵光义正式的皇后只有一位明德皇后,另有三位追封的皇后。
1,尹皇后.是相州邺人,滁州刺史延勳之女,兄长崇珂,是保信军节度使,是赵光义在后周时所娶,继位之前就已去世,赵光义继位后,追谥尹氏为淑德皇后,葬孝明陵西北,升祔太庙明德皇后。
2明德皇后,符皇后.她出身显赫,父亲符彦卿,是后周天雄军节度使、魏王;两个姐姐都是周世宗柴荣的皇后,符氏于后周显德年间嫁给赵光义为继室,封为汝南夫人、楚国夫人,于宋太祖开宝八年去世,时年三十四岁,葬安陵西北,赵光义继位后追谥符氏为懿德皇后,升祔太庙。
3明德皇后,元德李皇后..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太祖赵匡胤听说李氏有容德,就推荐个赵光义,赵光义即位后封李氏为夫人,李夫人生有魏恭宪王赵元佐、滕国公主、宋真宗赵恒。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去世,也是三十四岁,真宗继位后追封母亲李氏为贤妃,后又晋尊号为皇太后,上谥号元德皇后,公元1000年附葬永熙陵,升祔太庙,位于明德皇后之次。
4,明德李皇后,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父亲李处耕是宋朝的开国元勋,陈桥兵变曾协助赵匡胤成就帝业,966年时李处耕因受同僚诬陷被贬为淄州刺史,不久便抑郁而死,太祖赵匡胤感到对不住这位功臣,便将其年仅六岁的女儿李氏聘为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为夫人。赵光义即位的第二年就迎娶了十七岁的李氏入宫,并封李氏为德妃,她生有一子但不幸夭折了,雍熙元年(984年)赵光义册封德妃为皇后。
李皇后性格谨慎,宽厚仁慈,她对太宗的子女及妃嫔都十分友善,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因替叔叔赵廷美求过情而被赵光义疏远,导致精神错乱而患上癫狂症,李皇后非常同情他;
宋太宗至道三年赵光义去世,当时宫廷内部很复杂,李皇后的哥哥李继隆是殿前都指挥使,他与宦官宣政使王继恩等企图废黜已被立为皇太子的赵恒,改立赵元佐为帝,李皇后一直同情赵元佐这些年所遭遇的不幸,于是对宰相吕端说:
“皇帝刚刚驾崩,按年龄的长幼拥立嗣君,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你看如何?”。
宰相吕端回答说;“先帝之所以设立皇太子,不正是为了今天吗?这是为了江山社稷,岂可再有异议”。
李皇后听罢,觉得宰相此言十分有理,深感立君大事不可以自己的感情来左右,就赞成宰相吕端拥立皇太子赵恒为帝,李皇后在关键时刻能以大局为重才使赵恒得以顺利登基。
最后宰相吕端将王继恩软禁起来,改任李继隆为镇安军节度使,过一个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都是因为李继隆是李皇后的亲哥哥,处分比较轻些。
真宗赵恒继位后,尊李氏为皇太后,居住在西宫嘉庆殿,赵恒对李太后非常孝敬,专门为她建造了一座万安宫,因此李太后也称万安太后,李太后生病,赵恒亲自调剂药饵,朝堂上都露出忧伤的神情,他还下诏悬赏民间名医为李太后治病。景德元年(1004年)三月十五日,李太后病逝于万安宫,终年45岁,先是殡于沙台,三年后葬于永熙陵,谥号明德皇后,升祔太庙。
明朝皇后,从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开始,很多出身低微(也有很多出身名门的,不能一概而论)。原来这是因为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大多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明朝制度,在继承人方面采取非常极端的政策,册立太子后,其他的皇子就当猪养,不许其参与国事,不许其掌权,只准吃喝玩乐一生。这种 政策决定了太子的人选只取决于皇帝,与皇子的母族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朱元璋也极为提防皇子的母族参与政治,故选妃选后多出身平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