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题目是如果让陈佩斯去主持“星光大道”,我只能说是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毕福剑星光大道。
诚然佩斯哥的小品讽趣、幽默、滑稽毕福剑星光大道,光头加肢体语言表演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喜剧小品演员,给八,十年代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星光大道”是央视最火爆的一档娱乐节目毕福剑星光大道,更是百姓舞台,其主持风格与演小品截然不同。主持人的临场发挥所能体现出来的结果归纳起来是:知识全面,笑料不断,寓教于乐,推媒传介,声言精炼,妙语相连。上下互动,乐在其中,自我调侃,应变稳重,思维敏捷,全场撑控。德才兼备,歌舞也会,偶有时尚,重在接地,造星草根,欢天喜气。
若用陈佩斯去主持“星光大道”毕福剑星光大道,我只能说是演小品难呀,当主持人更难,所以此话题只能是笑谈。
凡是艺术表演者能真正火的一定离不开在表演艺术上的成就和个人道德的修养,有太阳之火,如梅兰芳,谭鑫培,常香玉等大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后人毕福剑星光大道;有炉膛之火,如李谷一,刘欢,蔡国庆等歌唱家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在品行上不断完善,温暖了几代人,火了几代人;有后起之火,如通过《星光大道》选拔出来的凤凰传奇,李玉刚,王二妮,朱之文等等,他们正在演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发光。
但上了《星光大道》是不是就意味着会火了?答案是否定的,从《星光大道》举办的十多年来,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通过星光大道比赛出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火的大多都不是冠军,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一个人火不火并非是因为参加某一个节目,一夜成名也不意味有一生成就。
那为什么同样是参加过《星光大道》,有的人一直火爆,有的人却不愠不火,有的人却火了之后很快沉寂了呢?这不得不提到《星光大道》这档央视节目,当初在毕福剑的主持下曾经火爆大江南北,就因为它是草根百姓的舞台,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和追捧,而参赛的选手只要是有真才实学,在那么多观众的关注下想不火都难。而火不起来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演员本身的原因。参加《星光大道》的人基本是草根出身,很少受专业指导,只会在某几首歌上有优势,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安与骑兵,杨赛,程潜等。
2.演员本身没有专业团队运营,没有资源来维持,慢慢失去了市场。比如:石头,好弟,阳光等。
3.还有一些演员,因为身份造假,或者火红之后忘本、膨胀,让百姓反感,不感兴趣,最终让百姓讨厌,想火都没了支持。比如:阿宝,草帽姐,旭日阳刚等。
尤其是在今天地方综艺日益强大这个大环境下,五花八门的节目,人才辈出,想让《星光大道》之火完全遮住地方之火实不可能,如今《星光大道》的原最火主持人都不知在何方,《星光大道》本身也都不见火红半死不活了,一个演员如果不能在专业技术上不断追求进步,在思想道德上不比普通人更上高度又怎能火?又能火多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符合广大人们爱好的必能火,与老百姓背道而驰的有火也会被浇灭,火与不火,不是因为是否参加《星光大道》,而是在于个人道德的修养,艺术的出类拔萃,得到广大人们的热爱和追捧。
《星光大道》如果重新改名,以一种新面孔出现,收视率绝不会有什么提高,自古以来,任何东西想改名再火的几乎没有,有的改了名,火倒是火了,但是变了质变了味,火成了一个笑话。
从头条诸多关于《星光大道》的讨论,不难看出,原主持人毕福剑已深深烙在广大观众心里,倍受人们喜爱,曾经辉煌的《星光大道》因毕福剑的主持而火,也因毕福剑的离去而黯然失色。
《星光大道》当初异常火爆,原因首先在于接地气,使民间有才有艺之人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二是主持人毕福剑能够和来自民间的选手象亲密朋友般的相处,广大选手回到地方也对《星光大道》和毕福剑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因为选手是亲身经历,说的话老百姓信;三是毕福剑的主持风格独具魅力,改了主持人后,虽然曾经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让人感觉缺了灵魂,再也找不到毕福剑那种“让我们倒数五个数,五,四,三,二,一!”的经典和霸气。现在的主持人怎么去努力,喜欢毕福剑的人还是不买账。正如湖南卫视起初的《超级女声》,后来全国追捧模仿,但真正超越的节目又有多少?
我倒觉得如果毕福剑仍然来主持《星光大道》,星光会仍然璀璨,大道仍然会镏光,把《星光大道》改名来提高收视率,我看还是算了吧,别瞎折腾了,改名还不如改革创新,多在全国各地举行海选,让更多的人得到机会,选手资格要真实,别老是导演出来欺骗百姓,选手成名后被扒出来弄假,坏的不只是选手名声,也是《星光大道》的名声,更是整个综艺节目的名声,从地方卫视去挖掘更适合主持《星光大道》的主持人,老百姓看的不只是表演的热闹,表演的水平,更想有身临其境的互动感受,不仅仅观看选手的紧张比赛,更需要主持人的灵活,诙谐,调动现场的活跃气氛,观众受到了尊重,节目有更多人去参加,收视率又何愁不提高呢?